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1年8月
科技狂人馬斯克致力打造移民火星夢的同時,英國富豪布蘭森7月11日拔得頭籌奔向太空,開啟私人商業太空旅行的時代,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九天後也直奔雲霄,一場億萬富豪的星際爭霸戰在2021年正式開打。
全球中央2021年8月

從地表打到外太空 科技富豪的星際爭霸戰

2021/7/29 14:3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今年是這場地表富豪開拓太空疆界的分水嶺,有了貝佐斯與英國富豪布蘭森親身上太空加入戰局,擅長開創話題的馬斯克不再擁有吹捧民間企業發展太空技術成就的專利。

文/尹俊傑 (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對所有我曾冒犯過的人,我只想說,我顛覆了電動車,而且準備用太空船把人送到火星。你們認為我會是個悠閒的正常人嗎?」馬斯克(Elon Musk)5月主持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時的開場白道出他最為人所知的兩個身分,叛逆不羈的性格也表露無遺。

馬斯克搶下NASA大單 重返月球星艦扮要角

這位特斯拉(Tesla)與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執行長有著曾貴為全球首富的光環,十幾年來讓電動車從汽車界邊緣走向舞台中央,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值也因他在網路上「喊水會結凍」的發言分量而大起大落。

如今,SpaceX憑藉成軍近20年愈挫愈勇的開拓精神,逐一實現大家原以為民營企業辦不到的太空成就,馬斯克殖民火星的終極目標看似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馬斯克主持《週六夜現場》三天前,SpaceX開發的「星艦」(Starship)載人火箭原型第五度測試,從美國德州南部基地發射架起飛六分鐘後成功降落原處,一雪前四次都以爆炸告終的恥辱,也象徵「星艦」離日後登陸月球及火星邁進一大步。

SpaceX今年4月以29億美元拿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標案,為數年後將登陸月球的太空人打造登月艙,「星艦」設計扮演關鍵角色。這個16層樓的龐然大物測試時沒有載人,最高爬升到離地表10公里的空中,落地後一度失火,所幸迅速撲滅,虛驚一場。

SpaceX表示,「星艦」設計迅速演化,需要多次試飛才能為進入地球軌道或執行登月任務做好準備。

歷經前四次失敗教訓,新版本「星艦」發動機重新設計,航空電子系統也做了更新,但這次測試成功不代表開發工作結束,因為這個太空載具需要更大的發動機才能負荷登月等航程更遠的任務。

用太空成就打臉酸民 人類上火星不再是夢

50歲的馬斯克曾多次表示,SpaceX預期「星艦」幾年內就能從地球出發環繞火星軌道,最終單趟飛行能載送多達100名乘客,將星際旅行願景化為現實。但在美國太空人尚未重返月球表面的情況下,業界專家與太空事務官員都認為馬斯克看法過於樂觀。

無論如何,SpaceX近年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仍讓這家2002年成立的公司成為商業及政府衛星、太空載具發射領域的佼佼者,也令外界更加關注「星艦」發展。

除「星艦」外,SpaceX還有透過低軌道衛星群提供高速網路連線服務的「星鏈」(Starlink)計畫,並打算以載人型太空船「乘龍」(Crew Dragon)進軍太空旅遊市場,與英國富豪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和全球首富貝佐斯(Jeff Bezos)的藍源(Blue Origin)一較高下。

但SpaceX一路走來篳路藍縷,多年前並非現在這麼風光。為實現馬斯克殖民火星的終極目標並降低星際旅行成本,這家民營企業致力發展可回收火箭,卻屢屢在測試準備落地時爆炸,化為一團火球,不斷被不看好的人看笑話。

直到2016年4月,「獵鷹9號」(Falcon 9)運載火箭第一節火箭重返地球,在大西洋的駁船上成功降落,原本看衰SpaceX的「酸民」才收斂一些。

去年5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陰影籠罩全球之際,「乘龍」載送兩名NASA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ISS)並成功對接,SpaceX再度寫下歷史新頁,成為首家完成載人太空船進入地球軌道任務的民間企業。美國官民合作重振太空探險的企圖更具可行性,NASA內部多年來質疑SpaceX能力的聲浪也逐漸減小。

從發射到成功對接,長達19小時的旅程背後是眾多無名英雄累積的心血。為取代NASA陳舊的太空梭,SpaceX飽嘗失敗滋味,發動機故障、降落傘失靈、加速器安全隱憂都一度加深NASA對SpaceX的不信任。

就連時任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都坦言,他原本不全然相信SpaceX有能力使命必達。以結果論,SpaceX確實沒有讓最大客戶NASA失望,為經費短缺所苦的NASA未來應該也會更有信心將難度更高的發射任務交由SpaceX執行。

造火箭飛向宇宙 兩大科技狂人決戰太空

但SpaceX沒有本錢鬆懈,因為它背後有個資本同樣雄厚的競爭對手虎視眈眈,那就是長年與馬斯克不對盤的貝佐斯。

在科幻小說及翻拍電影《接觸未來》(Contact)中,人類發現來自織女星的訊號後嘗試打造星際旅行機器,一位身家雄厚的富豪最終成為人類首度與外星文明接觸的關鍵。在現實世界中,正在替人類築夢的富豪不只一位。

今年1月初,馬斯克因特斯拉股價大漲身價暴增,以淨值1,950億美元一口氣拉下貝佐斯,首度登上全球首富寶座。

這兩位在科技界呼風喚雨的人物檯面上互看不順眼,馬斯克質疑貝佐斯透過亞馬遜(Amazon.com)影響書籍出版,貝佐斯則對馬斯克殖民火星的夢想嗤之以鼻。撇除這些私人恩怨,兩人確實有不可忽視的共通點,除了身價在伯仲之間,兩人也都在聲名大噪前就創立航太公司。貝佐斯旗下的藍源早在2000年就成軍,比SpaceX早兩年。

這些年來,SpaceX發射事業蓬勃發展,「獵鷹9號」火箭不斷將衛星送進地球軌道,固定將貨物與太空人載往國際太空站,鎖定月球與火星的「星艦」也終於邁出一大步。SpaceX憑藉這些成就躍居全球價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之一,藍源相較之下顯得更加渺小。

NASA今年4月宣布SpaceX得標前,外界預期NASA會仿照外包多家企業載送貨物與太空人到國際太空站的模式,委託超過一家公司打造登月艙。SpaceX雀屏中選後,兩家公司向NASA提出抗議,其中一家就是參與投標的藍源。

除爭取NASA登月艙標案外,藍源的可重複使用次軌道火箭系統「新謝波德號」(New Shepard)供客戶科學實驗,已成為公司固定收入之一,尚未升空的「新葛倫號」(New Glenn)則被視為與「獵鷹9號」較勁的大型火箭。

短期而言,藍源最受人期待的發展當屬「新謝波德號」扛起的太空旅行事業。

太空旅遊時代來了 布蘭森搶先圓夢

57歲的貝佐斯2月宣布夏季卸下亞馬遜執行長、轉任執行董事長,在科技界投下震撼彈。淡出亞馬遜日常營運的他在寫給員工的信中表明,希望投注更多時間與精力到其他領域,藍源是其中之一。這意味過去幾年與SpaceX相比顯得無比低調的藍源可能會有脫胎換骨的轉變。

果不其然,貝佐斯6月宣布自己將成為「新謝波德號」首趟載人太空飛行的乘客之一,讓藍源占盡媒體版面。他與弟弟馬克(Mark Bezos)、飛行員出身的82歲婦人馮克(Wally Funk)等乘客在7月20日從德州西部發射升空,飛往太空邊緣並返回地球表面。

這趟飛行開啟私人商業太空旅行新時代,也是貝佐斯讓藍源增加曝光的第一步。隨著貝佐斯投入更多銀彈與資源到太空領域,藍源有望擺脫長期在SpaceX陰影下發展的劣勢。

不過,布蘭森卻搶先在7月11日完成了次軌道太空遊,比貝佐斯足足早了九天。布蘭森與機組員搭上動力噴氣母機「VMS Eve」載運太空船「Unity」升空,達到5萬英呎高空後,Unity脫離母機,以超音速垂直上升到海拔53英里(約86公里),接著進入無重力體驗,並欣賞一覽無遺的景色。

布蘭森創立的維珍銀河公司提供商業次軌道太空飛行。維珍銀河提供的太空旅行服務門檻最低,一張機票價格只要20萬至25萬美元之間,已經有600人預定了他們的太空之旅,其中不乏影視名人。

今年是這場地表富豪開拓太空疆界的分水嶺,有了布蘭森、貝佐斯親身上太空加入戰局,擅長開創話題的馬斯克與SpaceX不再擁有吹捧民間企業發展太空技術成就的專利。面對浩瀚無垠的宇宙,馬斯克與貝佐斯懷抱雄心壯志,SpaceX與藍源的激烈較勁現在才要開始。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探月登火星自建太空站 中國太空雄心超俄趕美
172.30.1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