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特派專欄 「上海是中國的一部分」 防疫轉硬帶來痛徹領悟

上海史無前例展開分批封控。浦東民眾27日晚上才搶完菜、進入封閉生活模式,記者隔天在浦西一家精品超市看到有人買了十幾瓶紅酒。疫情對不同階層的人帶來不同的影響,不過封控時間一長,沒人受得了,不管是囤菜的還是囤紅酒的。

中央社駐上海特派員張淑伶

2022/3/30 11:43(3/31 14:13 更新)

從3月以來,上海多個社區、街鎮就陸陸續續被封閉管理,可能是因為出現COVID-19確診者或密接者,也可能是因為官方安排的核酸檢測。從預期的2、3天,到不預期的7、8天,很多微信上的居民群組從一開始講笑話、詢問團購,到不耐煩地問什麼時候解封、批評政府措施。

通常這種時候,一定會有人出面緩頰,說政府也是為大家好,說你怎麼知道Omicron病毒株帶來輕症但是不會有嚴重後遺症。這類討論因為不會有結果,焦點又往往回到了為什麼還不解封以及團購食材和點心上。

對於被封閉在社區的人來說,感覺跟全城都封是一樣的;最憂鬱的是,自己明明7天沒出門了,全市的陽性病例卻越來越多(而且還98%都是沒有症狀的病人),這種不停封閉、不斷核酸檢測的生活何時才有個盡頭?

近日社群平台微信上,就流傳好幾則短影片,內容是上海地區不同的社區,居民聚集高呼口號:要解封、要吃飯、要工作、要自由。還有人拿著擴音器說,自己的社區已經被封26天了,現在出現一名確診者,還要再封多久?

總之,多數人都累了,不是因為擔心病毒,而是不想要用這麼大的經濟成本和人身自由的代價來防疫。如果「一邊在封,另一邊在放」導致標榜「精準防控」的上海難以清零,有人問,要不乾脆全上海一起封個3天、5天如何?「快刀斬亂麻」。

近期經常出現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26日說,真的不行這麼做,「因為上海不僅僅是上海人民自己的上海,上海這個城市還在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承載發揮了重要的功能,甚至於對全球經濟都有影響」。

話音才落,27日晚上,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出現在「新一輪核酸篩查工作動員會」上,也就是分批封控措施的布達會。他說,要堅決貫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的精神。

習近平17日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表示,對疫情防控要堅持「動態清零」,「堅持就是勝利」。

今年秋天將是中共5年一次的黨代會,也就是中共20大召開。按理說,李強是要更上一層樓的。自江澤民以來,歷任的上海市委書記,除了陳良宇,都會成為中共政治局常委。

不講政治的病毒來到了凡事要「講政治」、要有「大局意識」的中國,任何的疫情防控都有了濃厚的政治考量。

所以,上海雖然不僅僅是上海人民的上海,但上海終究是中國的一部分。有觀察人士向記者分析,上海之難就在於:它首先必須要和中央保持一致,然後它又要做得比其他省市好,同時還不能太「獨樹一幟」。

譬如上海抗疫專家張文宏,因為專業和更為進步與靈活的形象受到許多人信任,去年他因為「與病毒共存」的言論遭到圍剿,甚至年輕時寫的論文也遭到調查,讓不少支持者捏了一把冷汗。上述觀察人士說:「大家一直在捧上海,對上海不一定是好事。」

為了跟上中央堅持動態清零的腳步,上海的防疫措施「轉硬」,但是如果到了4月5日,也就是分批封控措施預定結束的時候,疫情仍處於高位呢?出手太晚的「快刀」,不一定斬得清「亂麻」。以深圳的例子來看,即使宣布解除全市範圍的封控,仍會有部分區域繼續被嚴格管控。

封控不會沒有代價。大範圍的管控時間越長,各種醫療排擠造成的憾事會越來越多,各種精神憂鬱和經濟壓力造成的問題也會不斷出現,即使上海有心想要做好,現實條件也不會允許,因為「作戰」本來就不是常態。

面對越來越難封住的病毒,中國何時會將防疫措施放鬆、走向與病毒共存?觀察人士要記者別猜了,之前外媒猜冬奧會之後會放開,後來說是「兩會」結束後,現在則是說中共20大後,「其實這背後未必有很一貫的邏輯」。

重點是,大家現在已經忘記第一年抗疫的成果了。他說:「現實的生計問題,不是靠宣傳可以改變的。」(編輯:曹宇帆)11103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