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來金門感受古厝之美 國家公園20年修復90棟

2021/1/6 15:59(1/7 17:2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6日電)金門國家公園園區內有上千棟傳統建築。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表示,20多年來,投注新台幣7億元經費進行古厝整修,完成近90棟古厝修復工程,歡迎民眾來金門感受古厝之美。

金門雄峙閩海,自唐代中就為福建泉州府同安縣所轄管,1915年建縣。因歷史悠久與人文薈萃,保存了豐富的文化史蹟、傳統聚落、廟宇、宗祠與古厝,但因受古寧頭大戰、八二三砲戰及九三砲戰等戰亂,以及長期實施戰地政務,島內居民紛紛外移,聚落內的古厝因而長久失修,多已傾圮倒塌,聚落與古厝風貌逐漸消失。

1995年,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園區內共有1088棟傳統建築。管理處發言人鄭瑞昌表示,金門國家公園的任務就是在維護轄內傳統聚落風貌;向居民以設定使用權30年,進行古厝整修與委外營運方面,20年來投注整修經費7億元,完成近90棟古厝修復工程。另外,也補助傳統建築修復253棟、補助新式建築153棟。

修復的傳統建築以民宿、賣店及展示館的型態重現往日風華,在居民、觀光人潮、古厝與傳統聚落風貌之間,已在地方上創造多贏成果。其中,位於古寧頭南山12、19號和北山62號3棟傳統建築修復更獲得內政部推薦參加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20屆金質獎,並獲獎。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這3棟古厝的格局分別是一落四櫸頭加突歸、二落大厝與三落大厝,是在地李氏族親所有,創建已超過百年,因受戰亂影響,古厝狀況十分糟糕,國家公園從2019年起進行修復設計。

為了瞭解3棟古厝的形貌與背景,委託設計監造單位逐一訪談李氏族親對於古厝風貌的記憶,並參考周邊古厝風貌,彌補部分失落的記憶,也邀請李氏族親與在地專家學者協助指導修復的內容。

過程中,北山62號牆基上留有大量的蚵殼,見證早期住民在海岸邊佈設石條的方式來養蚵,名為「蚵堵石」,因蓋古厝花費巨資,所以用養蚵當作蓋古厝的建材。巨大的花崗石門框下發現的洞,則是當地居民刻意留給家貓回家的門,種種細節都是見證在地居民的生活方式,這些都在設計與施工的過程中保留下來。

此外,在工藝方面,傳統匠師展現50年的技藝,如卍字堵、墀頭、鯉魚口等彩繪泥塑,讓古厝更顯豐富。

值得一提的是,營建過程中,營造廠與傳統匠師遵守金門在地傳統建築規制,避免伸長手、見白、咬箭、目屎留滴等狀況;並保留風俗,如正脊煙筒內合脊十二物,大樑上掛著樑燈、五穀傘、金花等,都有丁、財、貴生生不息、多子多孫等祝福居民之意。鄭瑞昌說,這些都需要遊客到訪,才能夠深刻體會金門居民對於家的重視與子孫的期待。

金門國家公園更希望修復後的金門古厝能成為來金遊客的住宿首選。(編輯:陳仁華)11001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