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興大研究 聖嬰反聖嬰影響墾丁生態驅動力

2018/10/2 21:47(10/2 21: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2日電)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幸助用16年時間研究墾丁長期生態,發現聖嬰與反聖嬰現象,是影響墾丁海洋生態最主要驅動力,其影響程度甚至超過颱風的影響。

此篇論文已於今年7月獲國際期刊「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接受發表。

林幸助今天表示,2001年開始「墾丁長期生態研究」,每3個月持續觀測墾丁沿岸海草床的生態變化,聖嬰時,墾丁地區夏天雨水變少,但反聖嬰時雨水變多。

林幸助研究發現,夏天雨水較多的反聖嬰,會將富含氮營養的人為污水排入墾丁沿岸海域,導致沿岸優養化。雖富含氮營養的污水會促進海草吸收更多二氧化碳,葉片長得更快更長,生物量也增多。

但同時也促進海草葉片上的大型藻類大量生長,影響海草光合作用,導致海草死,還會影響到更深層珊瑚礁。若強度更高,更密集的反聖嬰一再發生,極有可能導致沿岸海草床,甚至珊瑚礁消失不見。此研究解釋過去20年來,墾丁沿岸海草床與珊瑚礁生態系的劣化歷程。

研究還發現,氣候變遷與人為污染的加乘效應。團隊先前的研究發現人為污水可能是造成近20年來墾丁珊瑚礁劣化的主因,因墾丁南灣每天氮營養輸入量與數百萬遊客量有顯著相關,但是在海草床與珊瑚礁的大型藻類藻華現象並非每年皆會出現。

林幸助進一步發現,不定期出現的反聖嬰會驅動且加劇人為污水對於墾丁海洋生態的威脅,提高危害的風險。未來若反聖嬰強度更高,更密集發生,極有可能導致沿岸海草床與珊瑚礁瓦解,這些生態系服務功能也會隨之消失。

林幸助建議,應設置污水處理系統,避免沿岸人為營養物質過量輸入到海洋,立即執行氣候變遷調適措施,面對未來氣候變遷,反聖嬰強度或頻度持續增強時,藉此可提高台灣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韌性,台灣海洋生態環境才得以永續。(編輯:吳佳穎)107100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