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橋頭事件 施明德:面對身為台灣人的責任

2019/1/20 10:08(1/20 10:5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20日電)橋頭事件40週年,當年參與者之一的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說,橋頭事件是民主運動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事件,參與者面對的是對歷史的使命感與一個身為台灣人的責任。

記者走訪施明德文教基金會,牆上貼滿台灣民主運動時期關鍵照片,其中包括橋頭事件。

1979年1月21日清晨,實施戒嚴統治的國民黨當局,以「涉嫌參與匪諜吳泰安叛亂」的罪名,逮捕高雄縣的黨外「老縣長」余登發父子;當時黨外人士,包括林義雄、施明德、許信良等人在余登發的故鄉橋頭鄉示威抗議,這是戒嚴令下首次的示威遊行。

施明德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國民黨特務組織當年先製造吳泰安事件,咬定當時高雄本土勢力大老余登發涉案,再藉由逮捕余登發父子,嚇阻黨外運動集結。「橋頭事件結局非常荒謬,吳泰安竟然成了白色恐怖最後一名被槍決的政治犯,極其荒唐。」

談起事件經過,施明德說,「黨外助選團」是二二八事件後首度出現的反對派政團,5人小組成員有他以及許信良、張俊宏、林義雄、姚嘉文,由他擔任總幹事。黨外助選團當時決定籌組黨外常設機構、散發黨外國是聲明,並計畫在高雄舉辦黨外餐會,由余登發具名邀請。

「橋頭事件是民主運動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事件」,施明德說,當時黨外運動多聚焦北部,希望能往南擴展,因此他南下拜會,希望余登發做為黨外運動在南部的領頭羊。

施明德還原經過說,當年1月18日他南下高雄向余登發報告黨外餐會的計畫,隔天兩人相約到高雄高苑工商勘查餐會會場,結果後面跟著一群特務。

當天晚上,施明德向黨外助選團成員的陳菊等人簡報與余登發討論的情況,施明德說,這場黨外餐會包括統派的人也可加入,後來有人說,因為這個決定,國民黨才抓人,根本胡說八道,「國民黨要抓人不是這樣,昨天談、今天抓,應是一整套(整肅計畫)。」

當年1月21日施明德與助選團成員張俊宏、許信良、王拓等人的討論過程中,許榮淑致電張俊宏,告知余家父子被抓,因為消息混亂,許榮淑再度致電說施明德也被抓。不過,施明德被抓的消息顯然是誤傳,張俊宏告訴許榮淑說,「施明德沒有被抓,施明德在這。」

施明德轉述,許信良當時認為,抓余登發父子已是一種攻擊行為,連在高雄擁有勢力的余家都抓,還有什麼不敢抓,不能再坐等別人宰割。於是討論幾種行動方案後,最後決定「遊行抗議」。

要到哪裡抗議,會中兩派意見。王拓等人主張到台北市警總抗議;施明德則認為,余登發受高雄當地人愛戴、任何政治運動都不能脫離群眾,捨台北就高雄,可收「出其不意」之效,主張到余登發老家橋頭鄉抗議,獲與會者同意。

地點選定後,隨即展開聯繫工作。由於當時反對運動最大陣營在省議會,施明德說,省議會聯繫工作由許信良負責,考量當時氛圍,擔心如果直接講明要遊行抗議,可能很多人不會去,因此,決定「用騙的」;對外都說因為余家父子被抓,要一起到余家關心,「遊行」一個字都不能提。

施明德說,到余家慰問時,許信良拿出事先擬妥的聲明稿說,如果再不敢反對政治迫害,表達對軍事統治的痛恨,只有任其宰割,天理、公道將從此消失。

談起橋頭事件對台灣民主的影響,施明德表示,當年面對的是死亡、囚禁、無利可圖、是對歷史的使命感與一個身為台灣人的責任。(編輯:謝佳珍)108012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橋頭事件往事歷歷 民主前輩無悔呼值得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