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位美議員致函拜登政府 籲印太經濟架構納台灣

IPEF小百科
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IPEF)由美國總統拜登2021年10月在東亞峰會提出,目的是填補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現稱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後,與印太地區交往的缺口。
架構內容將涵蓋貿易推廣、數位經濟及科技標準、供應鏈韌性、減碳及潔淨能源、基礎建設、勞動標準等議題,具體細節尚待公布。
這封由眾議院「台灣連線」共同主席夏波(Steve Chabot)、席瑞斯(Albio Sires)、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和康諾里(Gerry Connolly)發起的信函,共獲196位跨黨派眾議員連署支持,今天寄送給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
議員們在信中表示,台灣是印太區域重要經濟體,他們強烈認為台灣應受邀參與美國將推出的「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IPEF)。
信函表示,台灣已表達參與意願,美方也有足夠理由讓台灣參與。他們舉例,台灣長年作為美國重要貿易夥伴,去年以114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2866億元)的雙邊貿易總額,成為美國第8大貿易夥伴。
此外,議員們說,美國供應鏈對中國依賴性逐漸升高,而台灣在推動多元化供應鏈上扮演關鍵角色。台美自2020年以來舉辦「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對話涵蓋廣泛經濟議題,包括電子商務、第5代行動通訊(5G)網路、電信安全、供應鏈、基礎建設合作及再生能源等,當中許多是IPEF計劃聚焦的議題。
APEC小百科
- 全名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亞太經合會(APEC)。
- 1989年成立,性質為經濟合作論壇平台,現有21個經濟體成員。
- 每年舉行經濟領袖會議,討論由部長級會議及企業顧問委員會提供的戰略建議,隨後以聯合宣言公布正式政策。
- 不同於其他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APEC透過成員自願與非約束性承諾運作,以開放、靈活、非強制性為特點,允許各成員以不同速度、循序漸進地實現協商制定的目標。
- 從1994年開始,主辦國幾乎都會提供國內民族服飾或紀念衣物給與會各國元首穿著,集體合照也成各國媒體焦點。
議員們強調,台灣應優先受邀參與IPEF,納入台灣能向外界發出清楚訊號,亦即「美國與盟友夥伴站在一起,不會被中國霸凌」。他們說,有鑒於俄羅斯與烏克蘭情勢,美國更應清楚展現對台灣的支持。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去年10月宣布,美方有意成立IPEF,為21世紀打造多邊夥伴關係;中華民國政府官員多次表達參與意願。
根據白宮2月公布的印太戰略文件,IPEF預計在今年初啟動,目的是推廣高標準貿易行為、管理數位經濟、改善供應鏈韌性與安全、推動透明及高標準基礎建設投資及打造數位連結。這架構將加強美國與印太的經濟連結,並對區域共享機會做出貢獻。(編輯:郭中翰)111033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