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 專家:可用生物辨識證件掌握感染者
(中央社曼谷8日綜合外電報導)部分國家已開始解除因武漢肺炎疫情爆發而實施的封城令,專家表示,具有生物特徵的身分辨識可用來確認曾被病毒感染過民眾,當疫苗上市後,也能確保高風險族群能施打。
根據路透社統計,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超過140萬人,其中約8萬2000人不治。
中國今天解除疫情震央、武漢市為期2個月的封城,英國等國也表示,將展開抗體檢測以確定那些人曾被感染,以允許他們返回工作崗位或出門旅遊。
非營利組織iRespond東南亞地區負責人多哈斯(Larry Dohrs)表示,生物辨識身分辨認系統能保有這類民眾的紀錄以及接種疫苗者名單。總部位於西雅圖的iRespond已為難民及無國籍人士提供生物辨識證件。
多哈斯說:「我們能利用生物特徵來辨識個人,並與他們的檢測結果或高安全性文件相連。這樣一來,就有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某一特定人因體內有抗體而具有免疫力」。
他表示,「這會是非常有價值的憑證」。
像是iRespond及總部設於英國的非營利組織Simprints等,目前正在調整它們的技術,以因應下階段需要。Simprints致力研發供健康和人道使用的生物辨識證件。
許多生物辨識系統也透過指紋來辨識,但這類接觸可能造成感染風險,因此Simprints表示,正在研發一種「非接觸式」技術,透過掃描臉部或手掌來辨識。
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資深研究員雅達夫(Prashant Yadav)指出,疫苗上市初期,數量將非常有限,因此確保真正有需要的人能施打疫苗是必要的。
他說,具有生物特徵的數位身分證件將有很大助益,可用來協助政府鎖定醫護人員或是老年人等目標族群,驗證已接種疫苗民眾,並保有明確紀錄。(譯者:侯姿瑩/核稿:劉學源)109040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