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克宏催生遭轟放過女性子宮 專家:少子問題在平權

由於擁有慷慨的健康和兒童照護機制,以及減稅等其他優惠,法國的出生率相對於二戰後大幅滑落的西歐、南歐鄰國來說,數十年來都是一枝獨秀。

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曾婷瑄

2024/1/24 09:09(1/24 09:38 更新)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提出催生政策惹議。(路透社)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提出催生政策惹議。(路透社)

然而近日數據顯示,法國2023年新生兒數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低,法國國家統計及經濟研究局(INSEE)在人口普查年度報告中表示,法國2023年有67萬8000名新生兒,比2022年減少7%,更比2020年的高峰減少20%。

2023年每名法國母親平均生1.68個孩子,比2022年平均1.79個更少,已降到30年來最低,這對人口向來相對穩定的法國來說是一次打擊,被媒體稱為「法國例外的終結」。

生育率暴跌確實是全球面臨的考驗。台灣問題還更嚴重,有統計指出2023年平均僅1.09人,且已連34個月死亡人數高於出生人數,可謂是「生不如死」。

在搶救生育率大作戰上,法媒甚至提到了台灣的措施,如增加育嬰假收入、減稅、津貼、增設託嬰機構等。可惜結論是,無論端出什麼樣的牛肉,都收效甚微,喚不回墜落的曲線。

有鑑於此,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6日宣布,將提升生育率納入「國家計畫」中,並將目標稱為「人口重振」(réarmement démographique)。而提出的主要措施,就是改革育嬰假。

目前法國除基本的產假外,新手父母還可申請額外的1年育嬰假,最高可展延至3年;不過,現行制度每月僅支付400多歐元(約新台幣1萬3700元),且長期的育嬰假恐讓女性遠離勞動市場。

馬克宏指出,將以時長更短但補助金額更多的「出生假」取代現行的「雙親假」。他說:「只有提高出生率,法國才能更強大…一套薪資更高的育嬰假新制將可讓有意願的雙親與孩子待在一起6個月。」

然而馬克宏對女性生育的關切卻面臨批評聲浪。女權主義者及左派政治人物指控馬克宏試圖控制女性的身體,高喊要政府「放過我們的子宮」。

綠黨國民議會議員羅梭(Sandrine Rousseau)18日砲轟馬克宏提升法國生育率的願望,表示「女性子宮非國家事務」。

羅梭對於將人口減少比喻為國安危機的論述嗤之以鼻,說道:「每位女性都有選擇生不生孩子的自由」,且「所有決定都有正當性」。她強調,女性的肚皮不是接收公共政策指令的對象。

不僅女權運動者,專家也表達對措施的質疑。「家庭、孩童與年齡高等委員會」(HCFEA)家庭政策顧問貝里維耶(Hélène Périvier)認為,新措施的構想是好的,但關鍵並非在此。

她分析,「家庭與職業生活的連結政策以及國家生育率之間確實有關連,政策越友善婦女就業的國家,生育率就越高。」

但貝里維耶強調,「僅憑調整育嬰假並不能扭轉趨勢」。更重要的關鍵在於,「有了孩子後,女性收入遭受的衝擊大於男性。而且我們對於家事的分配也非常不平等。」

她表示,有些女性「不想要二胎,或想專注事業,或想要自己的時間。只要無法分配家務,這因素就會是生孩子決定上的一大阻礙。」

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INED)顧問普生(Gilles Pison)也向哈芬登郵報(HuffPost)分析,若只放送生育津貼,效果不會長久。

普生以瑞典16個月育嬰假,其中13個月可領8成薪為例,指出政策目的應為「有利女性職涯」,即在育兒責任上,做到兩性平權。

「更重要的,是推進工作與家庭間的調解,尤其是女性,並減少職場和家庭中的男女不平等,如更好的家務分配。」

法國公眾意見機構(IFOP)2022年的「法國女性生育意願」調查就可窺見端倪。法國女性不願意生育的首要原因,就是與個人發展與追求,接著則是對世界局勢不穩的憂心,遠排在第三的才是經濟與家庭因素。

艾克斯-馬賽大學講師史科爾奈(Catherine Scornet)就向快訊週刊(L’Express)表示,想要保持自由並把其他規劃放在優先序位。「受教育女性傾向把目光放在母職之外,投入並發展個人和職涯的其他領域。」

快訊週刊指出,法國約15%女性沒有孩子,且數字逐年攀升;德國是25%,台灣和南韓則是30%。

聯合國人口基金(UNFPA)一份報告指出,其他間接針對家庭的政策,反而能對生育率有顯著影響。

該報告引南韓為例,解釋在男女深度不平權、職場極度競爭,以及升學高壓的脈絡下,儘管改善母嬰假或托嬰制度也於事無補,母親就是被社會認定須辭去工作帶孩子。

生育率依賴的不僅是單純的家庭政策,遠比單純灑錢和建托兒所還複雜,而是必須打造健康的社會結構與男女平權思維,包括打擊性別暴力、性別主義、家庭暴力、職場性別歧視等。

如普生分析,提升生育率其實也是家庭與男女平權政策的間接成果。鬆綁對女性家庭責任的桎梏,加強男女職場機會與薪資平等。

當生育孩子不在是女性專屬的「職責」,生育率才更有提升的可能。即使在看似男女平權的法國,也還有一段路要走。(編輯:陳慧萍)11301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