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推外貿企業轉內銷 海歸之路道阻且長

2020/6/10 12:43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0日電)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讓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中國外貿企業首當其衝。中國政府近期力推外貿企業轉內銷,但在品牌、訂單和銷售通路等方面,仍出現水土不服,「海歸」之路並不輕鬆。

針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衝擊外貿產業,今年中國「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政協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表示,「要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而9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指出,要「幫扶涉及近2億人就業的外貿企業紓困,協助出口商品開拓國內市場」。

官方力促外貿企業「海歸」,但轉型之路卻道阻且長。路透社報導,從品牌、訂單模式到銷售管道,外貿企業轉內銷的過程中,都遇上水土不服。

報導引述一名外銷LED產品的章姓業者指出,多數外貿工廠是品牌客戶的代工廠,在缺少品牌授權的情況下,產品難在中國直接銷售。此外,中國市場的交易鏈相對長,回款較慢。

缺乏銷售通路也讓外貿企業頭痛。報導引述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研究處處長劉興國表示,在中國市場,外銷企業根本沒有能夠使用的銷售通路,若要鋪設相關通路,就會大大增加企業的營銷成本。

相對較高的成本,也讓外貿企業產品在價格上居於劣勢。報導引述江蘇一名紡織企業負責人指出,為滿足國外客戶標準,外貿工廠從軟體到硬體的標準都比國內高,成本也相對偏高。現在轉內銷自救,在價格上沒有優勢。

劉興國指出,疫情削弱中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讓原本已經不足的需求,又再度下滑。這種情況下外貿產業要搶奪市場份額,壓力可見一斑。

因此,外銷產品若要擠進供需已近飽和的市場,中國就必須有新增的需求,才得以消化。

新增的需求在哪裡?章姓業者指出,注意到近兩年的促進消費政策,都在往農村市場下沉,對他們而言或許是發展空間,因此正考慮在中小型城市建立內銷網。

面對外銷產業的困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日前表示,外貿企業轉內銷後,要收取國內增值稅等賦稅,還要重新建立內銷網絡,不宜再給他們增添資金壓力。

因此他建議,給出口轉內銷的產品一定期間的特殊政策,免徵國內增值稅,並視同出口,享有出口退稅政策。

疫情衝擊下,轉內銷成為中國外貿產業的應急之道,但是否能克服水土不服,考驗著中國的經濟體量和政策彈性。(編輯:沈朋達/翟思嘉)10906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