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轎篙竹大片枯死 立委邀相關單位研議彌補農損
2025/5/26 18:28(5/26 19:11 更新)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6日電)嘉義轎篙竹大面積枯死,立院經濟委員會召委蔡易餘今天邀相關單位座談,達成將釐清死亡原因、補助農民去化枯死竹林造林、竹林更新作業納入碳匯計算等結論,以彌補農損。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發布新聞稿表示,根據農業部林業署近日調查報告,嘉義區轎篙竹林國有林班地及私有竹林現場觀察約90%枯化,影響面積國有地4777.9公頃、私有竹林1294.2公頃。
蔡易餘今天邀集農業部次長胡忠一、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副署長廖一光、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張根穆、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建築管理組及嘉義縣政府農業處等單位到阿里山奮起湖工作站,針對轎篙竹林枯死考察,並與地方民代及林農召開「竹林復育及輔導座談會」。
蔡易餘說,座談會討論出五項結論,第一項建請林業試驗所盡量於半年內釐清區域的死亡原因,為後續決策的基礎。第二項請農業部研議究已病死或老化的轎篙竹園區,由「林業基金」編列預算補助農民去化枯死竹林,降低農民負擔。
第三項加速竹林轉為造林,研議從今年7月1日開始申請,對有意轉為其他造林用途的農民,政府應加快行政程序,簡化申請流程,讓農民能儘速投入造林、恢復生產。第四項是今年因氣候因素影響,轎篙筍產量大減,請依天然災害救助辦法進行勘察。
最後一項要建立碳匯制度、增加收入;政府應加速由環境部與農業部合作,制定方法學,將這些枯死竹林的更新作業納入碳匯計算,讓農民未來可以透過碳交易獲得額外收入,彌補此次損失。
蔡易餘表示,9成轎篙竹林大量枯死的嚴重災情,無論是否要繼續種竹林或是轉作造林,對農民而言很難自行判斷方向;他認為,政府有責任出面,明確指引農民該怎麼做,讓大家可以有一致的努力目標。(編輯:李淑華)114052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