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戲劇書寫愛 旅美台灣女兒用舞台劇說香港故事

2019/12/10 08:28(12/10 13:0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9日專電)在美國戲劇界嶄露頭角的台灣女兒郭佳怡,創作以香港反送中為主題的舞台劇,用說故事讓不同族裔的人感受到香港追求民主的決心和痛苦,盼發散到中國,讓中國人也支持民主。

「很多亞洲女性看了我的戲劇後說,從沒想過自己的故事、痛苦可以被搬到美國的舞台上」。郭佳怡感受到舞台劇能和不同人對話的影響力,她在這一年努力寫劇本,「做著想要改變世界的夢」。

從成長於香港、整天寫詩的小女孩,變成了美國戲劇界逐漸發光發亮的華裔作家,24歲的郭佳怡家今年是「Interstate 73 with Page 73」工作坊的8位劇作家之一,並擔任戲劇講者等工作,她的劇本獲得美國多項重要獎項肯定。

問郭佳怡想走什麼樣的創作路線?她說,美國有很多很優秀的作家,卻找不到她想要的樣板,「我想要連結亞洲,到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語言,把人類共同的情感串連起來」。

在海外的港人,有歸屬感與尋根的掙扎,她自承或許幸運,還有半個台灣人的身分。

郭佳怡的媽媽林夏如曾是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全球最年輕的女性合夥人、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學碩士課程的創始教授。林夏如傾8年之力寫作的書「台灣的中國兩難:台灣認同下的兩岸經貿困境」中文版在今年問世。

林夏如現任丈夫何漢理(Harry Harding)是美國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曾擔任前總統柯林頓的特別國家安全顧問。

郭佳怡說,成長過程中,媽媽教她講的中文,沒有北京腔的兒化韻,儘管香港的學校裡不喜歡「台灣獨立」的思想,她對於中國沒有直接的情感。

在支持香港反送中的一支影片中,她自述,「1995年出生於大英帝國殖民地香港,而我這一生就如一顆定時炸彈,充滿了監視和審查,以及獨裁統治和國家宣傳洗腦」。

她告訴記者,「每年寒暑假我們回台灣看阿嬤、家人」。從小到大,她清楚認為台灣不是中國,「對我的朋友來說,香港也不是中國」。

郭佳怡回憶自己在香港本地小學就讀的時候,課堂上教的是很傳統的文言文,當她讀到作家三毛的作品時很興奮,她告訴記者,「整個班上只有我一個人經常覺得台灣也是我的家」。

多元文化的成長環境,塑造了她多語創作的條件,郭佳怡以中文、粵語、法文和英文進行全方位寫作。大學期間,郭佳怡曾到南投、台北大學、菲律賓等地教授戲劇寫作。

創作的基礎是「愛」,她的第一齣英文劇本是寫東方家庭的4位女性,搬上了耶魯戲劇系的舞台,「雨的建築」(Architecture of Rain)描繪母親與3姐妹的情感,么妹去世的結局帶著哀傷,其實這是她家的真實故事。

她很欣慰能夠透過書寫釋放悲傷,用故事與家人分享,「一起想念我們的妹妹」。

郭佳怡告訴記者,一齣關於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英文舞台劇已經定稿,她正在創作一位中國科學家真人真事的劇本,「故事雖然有點政治,終歸是在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情感」,籌資順利的話,目標在明、後年正式登上舞台。

「讓香港人感受到自己的故事,讓美國人看到香港的故事」。郭佳怡說,白人媽媽看到香港媽媽的痛苦,那種情感可以連結,她相信故事的力量,比光看新聞報導的張力更大。(編輯:周永捷)10812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