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登亞洲第二 「鄉民」助攻貢獻87%資料

2020/8/7 18:46(8/7 19:0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7日電)農委會特生中心今天公布,2007年起開始建置的「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資料已達近千萬筆,是亞洲第二多、僅次印度。其中,有超過850萬筆、高達87%的資料,來自鄉民的貢獻。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今天召開「台灣的生物多樣性開放資料現況」記者會,公布推動公民科學成果蓬勃。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柯智仁指出,2007年開始建置的「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截至今年7月,資料累計多達987萬筆、近千萬筆;並因自2017年開放資料挹注,迄今幾年間資料筆數大幅成長,來自鄉民參與的公民科學貢獻筆數超過850萬筆、占87%,功不可沒。

另外7%來自政府計畫、5%來自博物館典藏、0.4%來自科學研究、來自非政府計畫及基因序列資料庫各0.3%。

他並說,以亞洲來說,對照印度的生物多樣性資料庫約1800萬到1900萬筆,台灣近1000萬筆居次,日本約800萬筆排第三,台灣已超越日本。

關於資料庫的運用面,他說,「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TBN」上的所有資料,都適用「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便利任何人使用。特生中心主任楊嘉棟指出,疾管署就運用此資料查詢台灣夏季各類毒蛇出沒地點,據以配送血清,藉此掌握毒蛇咬傷救治的黃金時間。

特生中心統計,公民(鄉民)科學家所貢獻的資料中,參與最熱烈的生物類群包括鳥類、蝶蛾類(鱗翅目昆蟲)、植物及蛙類(兩棲類)等。

其中鳥類747萬筆,是推動過的公民科學中資料最多的生物類群,其次是娥蝶類41萬筆,再來是蛙類10萬筆。除了鳥類、爬蟲類、娥蝶類、植物、蜘蛛與蝸牛等特定類群外,推動過的公民科學計畫,也切入路殺、農地生物保育等議題,號召民眾關注。(編輯:張芷瑄)10908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