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書摘》極端政治的誕生 新聞和社群媒體推波助瀾

2019/9/15 15:48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網站)2017年5月,曾在福斯新聞台擔任撰稿的托賓.史密斯(Tobin Smith)在部落格平台貼出他和已經過世的羅傑.艾勒斯(Roger Ailes)的對談。艾勒斯曾是尼克森的助理,後來創辦了福斯新聞台。他在2017年過世後,史密斯終於可以自由公開艾勒斯私底下對他談到福斯新聞台、觀眾及其目標的看法。

史密斯說,艾勒斯想像的福斯新聞台是吸引「55歲以後一直看到死」的觀眾。「看起來就跟我一樣……白人,大都是住在紅州各地,整天整夜都坐在沙發上,手拿著遙控器看電視。」史密斯轉述艾勒斯說:「等製作人和主持人把他們嚇得半死以後,就會想看你把那些自以為無所不知的東岸自由派分屍……扯斷手再扯掉腳……一直到他們從沙發上跳起來,尖叫著『托比!幹得好!……宰了那個自由派的白痴!』」

史密斯觀察到,福斯新聞台果然成功實現了艾勒斯的設想。向那些最容易受影響的人(史密斯說是「最脆弱也最容易受騙的美國老人」)推銷一種強烈藥物,福斯新聞台會讓觀眾「釋放出最強烈的內心憤怒……這是自己陣營戰勝敵人、美善終於戰勝邪惡的快感。」

這種陣營的恩怨敵意,讓狂熱派產生強烈動機去曲解眼前所見的一切,這使得政黨傾向的新聞台和意識形態新聞網站更加盛行,之後又反過來造成此一趨勢更加惡化。這些新聞台和網站提供的資訊確證狂熱派的政治信念,和他們的世界觀緊緊結合。這些都是可以用來對付政治對手的現成彈藥。

媒體泡沫創造出一層保護膜,像個繭一樣,讓自己陣營的民眾不必面對那些不利的資訊,只要專注在有利的新聞報導,集中火力攻擊詆毀對方就夠了(兩邊互打啦)。在這個過程中,高度分裂的媒體資訊強化固定派和流動派互不相容的「現實」,覺得政治對手不只是敵人,根本就是外星人。

*電視主播曾是全美最受信賴的人

美國的媒體環境並不是一直像這樣。在1960、70年代的新聞媒體黃金時代,傳媒是最受尊敬的機構之一。1972年的民調顯示,CBS新聞華特.克隆凱特(Walter Cronkite)是民眾最信賴的公眾人物,這位新聞界的傳奇主播獲得72%的信任。當時幾個無線新聞網播報的新聞都差不多,每天晚上的頭條新聞也幾乎都一樣。然而時移事往,到了現今這個時代,左派媒體和右派媒體不但觀點不同,甚至選擇的新聞題材都不會一樣。媒體只會強化自家觀點,鞏固原本就有的動機和信念,自己陣營都好棒棒,也讓觀眾對於政黨對手的惡劣印象更加牢不可破。

政黨狂熱派都愛看有線電視的新聞台和意識形態網站。然而在這些偏袒特定政黨的媒體薰陶下,觀眾對於某些議題的偏好會變得更加極端,對於政治對手也更加厭惡。這種媒體也以不同方式造成美國民眾的世界觀分歧對立更加嚴重。

有線電視台激增也是美國政治中心空洞化的主要原因。有線電視還沒出現的時候,美東時間每晚6點半幾乎家家戶戶都在收看無線電視台的晚間新聞,那是因為除了看晚間新聞之外,你也沒別的節目可以選。

等到有線電視出現,後來又有網際網路登堂入室,節目選擇迅速飆升。媒體環境從「低選項」轉變為「高選項」,至少有一部分是因為選民日益兩極分化。過去因為別無選擇才偶爾收看政治新聞的觀眾,也是可以完全放棄政治新聞的。但這個結果反而造成政治興趣的集中化,使得更具意識形態意圖的選民對於政治對話更具影響力。

*有政黨傾向的媒體迎合並養大觀眾胃口

現在的政黨傾向媒體不只是刻意迎合觀眾口味,而且還把胃口養得更大。實驗研究指出,現在的媒體狀況是把原本觀點極端的人推向更極端:保守派看了相關議題的報導後變得更保守,而自由派也變得更開放。研究也發現一些適得其反的「逆火」效應,讓保守派去看左派的MSNBC頻道,結果只會變得更加保守;接觸保守派媒體的自由派也是如此。

社群網站又大大加速政黨新聞台的「病毒」散播。事實上,像臉書和推特這種網路平台已經改變美國民眾接收政治資訊的方式。幾乎有90%的美國民眾都會上網,整整80%的人都在玩臉書,其中說自己每天都會上去看看的用戶超過4分之3。他們上臉書以後,就很容易受到政黨派系政治新聞以及社群臉友推友的傳染。

看這種政黨派系新聞的人不管是高度政治狂熱或只是4年一次投票才熱,都會受到新聞內容的強烈影響。回到媒體同溫層的固定派和流動派,都會暴露在持續不斷攻擊對手的龐大資訊中。這些攻擊資訊激發他們認同特定世界觀,產生敵我意識,讓「我們」更加厭惡、更不信任「他們」。

*接觸媒體愈多樣化 資訊免疫力愈高

值得注意的是,接觸的新聞媒體越是多樣化,好像就會增強這種資訊免疫力,讓民眾更安全地區分出黨派新聞和客觀新聞。相反的,如果接觸的新聞媒體範圍有限,只會暴露在更多黨派新聞之中,就會讓閱聽大眾更容易受到感染。

2017年哥倫比亞新聞觀察(CJR)分析2015年4月1日到2016年大選投票日之間的125萬則網路新聞,發現環繞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形成一個獨特的右派資訊生態系統。這個由保守派評論員安德魯.布萊巴特(Andrew Breitbart)創立,媒體大亨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曾是川普總統的顧問)領導的網路媒體,明確迎合民族主義者與新興右翼的強硬觀點。CJR發現布萊巴特網成功透過右派媒體推動「超狂熱黨派觀點」,也許更重要的是「強烈影響更多媒體報導,尤其是針對希拉蕊.柯林頓的報導」。 

研究發現右派媒體幾乎跟傳統傳媒徹底撕裂,形成一個大致上自成一格的獨立資訊環境。這樣的後果之一就是,保守派閱聽眾不太可能看到非我族類廣泛分享的新聞,而且就算是不小心看到了,也只會覺得更加陌生而覺得更難置信。

共和黨民眾集中在高度政黨傾向的少數新聞媒體,而民主黨民眾接觸的媒體較廣泛且多樣化,這種差異現象也反映並強化自由派與保守派對特定媒體的不同信任程度。左派和右派新聞消費方式的不對稱,也可能跟固定派與流動派本能上會尋找不同新聞的差異有關。有許多研究顯示,世界觀越固定的人就越需要認知封閉,所以也更可能尋找會強化現有信念的資訊來源。

*左派右派對假新聞的需求不同

政黨傾向媒體的不對稱興盛也跟一個不好的趨勢有關:主流媒體有嚴格的編輯及事實查證過程,網路資訊平台則否,如今兩者之間的區分界限逐漸模糊。於是報導更容易從一個領域傳遞到另一個領域,最後變成事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

對於「假新聞」,左、右派的反應也呈現不對稱,要是領導者嘲笑為假新聞,有些民眾就算是真實新聞也會刻意忽視。有一項研究追踪2016年10月和11月的假新聞網站流量,隨著大選逼近而達到高潮。研究人員估計,來這些網站看貼文的民眾超過6500萬人次,但最重要的是,左派和右派的閱讀模式顯有不同。川普的支持者中至少在假新聞站台看過一則報導的民眾高達4成左右,但希拉蕊的支持者會去假新聞站台看報導的比例大約只有10%。事實上,川普支持者中有6%民眾的新聞來源都是假新聞網站,但希拉蕊的支持者類此情況不到1%。 

這項研究觀察到的差異,有一部分肯定是來自左派和右派在假新聞供給上的懸殊,因為支持川普的假新聞網站就是比支持希拉蕊的多很多。另一個原因是雙方的動機很不一樣。像陰謀論,就是以非黑即白的筆觸來描繪世界,不必複雜的細緻明辨就能一眼確認壞人和他們的邪惡計謀和動機。對那些心理上更需要認知封閉的人,這種故事最合胃口啦。

不用說,當權者有時候就是心懷不軌。幾乎只要是不利的報導,川普都說是「假新聞」,這個說法儼然已成主流。這個策略在美國各界廣泛散播,讓大家對整個國家的政治更不信任。根據蓋洛普和耐特基金會(Knight Foundation)2018年初的民調顯示,大約有4成的共和黨民眾認為即使是對政治領導人的準確批評也是假新聞。民主黨民眾對此表示同意者僅約15%。 

這個發現完美呈現世界觀的分歧對立,在此脈絡下展示意義。在這個遭到黨派新聞撕裂的世界中,你支持的政治人物的負面資訊,必定是敵對陣營別有用心的貶低和詆毀,因此也沒什麼好辯論的。在一般人的眼中,這種報導未必就是「假」,但對於政黨狂熱派來說,這種新聞的目的不是告知,而是攻擊、破壞他們的陣營。對這些人而言,真新聞、假新聞完全沒差別。(書摘內容為有方文化授權,小標為中央社所加,部分內容經摘錄)1080915

作者:馬克.海瑟林頓/ 強納森.偉勒

譯者:陳重亨

出版社:有方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8月23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