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極音速武器 日本將積極開發電磁砲
2022/1/10 21:52(1/13 18:14 更新)

日本防衛省明年度開始積極開發以電磁力高速發射砲彈的「電磁砲」。圖為美國海軍特種作戰中心2008年1月試射電磁砲。(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中央社記者楊明珠東京10日專電)日本防衛省(國防部)明年度開始將積極開發以電磁力高速發射砲彈的「電磁砲」,可以攔截極音速武器,將是飛彈防禦的重要武器。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國海軍約十餘年前開始開發電磁砲,但美軍已放棄在2022財會年度編列預算開發電磁砲。美軍在陸地上的實驗已成功,但尚未開發艦載型電磁砲。
日本防衛省幹部表示,雖然美軍認為技術上已達標,但如果是要開發艦載的小型電磁砲,開發大容量電源將是一大難題。
日本希望以民間的大容量電源技術在開發電磁砲方面扮演領頭羊角色。日本防衛省將在明年度(2022年4月起的財會年度)預算案編列65億日圓(約新台幣16億元)開發,也將追加電源開發經費,目標5年後能進行實驗性質的運用。
電磁砲是以電磁力射出砲彈,比傳統攔截系統的發射方式更快,且可連續射擊。俄羅斯、北韓開發的極音速武器飛行速度是音速的5倍(5馬赫)以上,日本防衛省2017年度起試作,已能達到秒速2000公尺(時速7200公里、約5.8馬赫)的高速。
極音速武器小百科
- 利用極音速飛行原理製成,構想最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德國科學家桑格爾提出。
- 冷戰後彈道飛彈成為主流,80年代反導技術開始發展,才讓極音速武器再次受囑,到2010年後更因技術逐漸成熟成為討論焦點。
- 最大優勢是飛行速度極快,可讓反導彈攔截系統失效,但有理論認為光速雷射可攔下極音速武器。
- 另一優勢在具有超高速動能,不需搭載火藥彈頭就能對目標造成毀滅性攻擊。
- 分為滑翔飛行器(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和巡弋飛彈(Hypersonic Cruise Missile,HCM)2類。研製國家包含美國、俄羅斯、中國與印度。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看更多
關閉
美國海軍的研究顯示,電磁砲可進行200公里長程射擊,有效攔截極音速武器。而且,相較於其他的攔截手段,裝備更輕、價格更低。
報導說,北韓等國為了突破美日的飛彈防禦網,正致力於研發變軌飛行的彈道飛彈。為此,日本政府考慮保有攻擊敵方基地的能力,希望加強嚇阻力,讓敵方不敢輕舉妄動發動攻擊。(編輯:韋樞)11101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