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為言論自由離港來台 李怡完成最後人生

2022/4/29 18:39(10/5 15:4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Podcast節目「空中小客廳」日前到已移居台灣的香港資深時評家李怡家中訪問,聽李怡分享他所見證的民主演變。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 111年4月29日
中央社Podcast節目「空中小客廳」日前到已移居台灣的香港資深時評家李怡家中訪問,聽李怡分享他所見證的民主演變。中央社記者張新偉攝 111年4月2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若瑤台北29日電)香港資深時評家李怡一生追求言論自由,1年多前香港國安法施行後,他選擇遠走台灣,「離開是完成最後的人生」。李怡錄製中央社Podcast「空中小客廳」,提及身為媒體人曾面對的抉擇與始終不變的堅持。

自1956年開啟寫作與編輯生涯的李怡,從事新聞工作至今超過一甲子,在1970年創辦雜誌「七十年代」,初始他的思想雖然向左傾,卻在1972年便關注台灣反威權爭民主等相關運動,刊登一系列黨外抗爭事件。

「七十年代」在1979年因報導「魏京生案」和「鄧小平反民主」,被禁止銷往中國,李怡遂與中國共產黨在思想觀念上漸行漸遠。2年後,他因刊登教授徐復觀(新儒學代表人物之一)和教授勞思光(哲學家,被譽為香港人文三老)的專訪,惹怒當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廖承志,導致他出手欲徹底搞垮「七十年代」。李怡於是脫離左派,也將他所創辦的「天地圖書」出版社的管理權交出。

「我辦的雜誌都是以報導事實為主。」但中國與香港的政治現實,卻不允許李怡這樣做,「左派的報刊有3條規矩,第一是站在黨的立場,第二是在這立場上寫觀點,第三是寫作的方法」。受限的程度越來越大,讓李怡覺得,若希望忠於自己,做獨立媒體,就只能改變。

徐復觀臨終前,從台北台大醫院打電話給人在香港的李怡,重複問他:「『七十年代』怎麼樣了啊?」這句話對剛脫離左派的李怡而言,是鞭策的力量,「輿論要獨立而非中立,也不是各打50大板,媒體本來就是被利用的公器」。

而後,李怡因寫下「從認同到重新認識中國」一書,讓「七十年代」差點經營不下去,「七十年代」於1984年更名為「九十年代」,李怡也改變論述方向,開始反共。不過,1年過後,李怡卻迎來第一個大考驗,他收到從台灣寄來的「江南7封信」。

「明知道是國民黨情治機關給的,做為新聞工作者,收到可以怎麼辦?」李怡掙扎一番,還是決定將信件曝光,「江南(劉宜良)是我的好朋友,我真的不想等到這樣的信」。除了台灣官方的試探,中國也未放棄對李怡思想統戰。

關注台灣近20年,直到解嚴後的1988年,李怡才有機會踏上這塊滋養民主自由的土壤。往年藉由黨外人士文章所認識的台灣政府,在李怡印象中是極權且違反人權的,直到解除報禁,「整個社會有一種自由的氛圍,是台灣很重要的轉折點」。

「你發表江南的7封信,是不是被國民黨利用」、「有人因為訪問你,還在坐牢,你會替他們說話嗎?」李怡笑稱媒體犀利提問是找他算老帳,但李怡卻從這些問題中,感受到台灣人的思想活躍度。

2005年,李怡接受黎智英邀請擔任香港蘋果日報論壇版的主編,就徹底發揮了他不拒人於千里之外且保持獨立的性格,「黎智英找人向我暗示別採用本土派的文章,我照登不理他,黎智英不滿了,但沒拿我怎麼樣」。

李怡選稿的標準很簡單,就是文章好不好看,「徐鑄成(大公報記者、文匯報總主筆)告訴我,以前張季鸞(大公報主編)要求他們寫文章別重複人家講過的話,不是標奇立異,而是要有新意」。

容納不同的意見,能彰顯報紙的公信力,「如果這是歪理,自然會有人跳出來反駁」。李怡認為,若整個社會只剩下一種聲音,才是不健康的,「我一輩子只相信一件事,是自由;而自由中最重要的,就是言論自由」。不論寫書、寫雜誌或報紙專欄,李怡的堅持始終不變。

2個女兒各自旅居美國與加拿大,在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後,她們十分擔心李怡的安全,催促父親離開香港,「只要不坐牢,我覺得自己都可以寫」。直到施行國安法,李怡才不得不離開他生長的故鄉,「一旦人身安全有問題,就只能夠連根拔起」。

離開該往哪去呢?李怡一開始沒有方向,「年紀大了,需要朋友,台灣有很多老朋友可以聯絡。」在李怡眼中,台灣已經建立非常穩定的民主制度,「這是靠好幾代人付出生命所換來的」。李怡提醒台灣年輕人,不要忘記前人的犧牲,且須保持對自由的永恆警覺。

香港現在所面對的巨獸,是有錢有勢、財大氣粗的共產黨,它不僅是向香港伸手,也向世界伸手,「中國的特色是一闊臉就變 ,還有不見棺材不流淚」。歷史上以弱勝強的故事很多,李怡以「雞蛋扔在高牆上,每一顆都有自己的靈魂」,勉勵香港年輕人不要小看自己。

香港人為何不信任中國,又是什麼時候產生香港認同?這些內容將在29日「空中小客廳」(https://reurl.cc/n15qb1)節目播出,或可上中央社YouTube觀看全影音專訪(https://youtu.be/IMJ9A-8b7JU)。

中央社Podcast頻道「中央社好Pod」除了既有的每週3個節目「文化普拉斯」、「特派談新事」、「空中小客廳」外,在4月2日推出由知名作家劉克襄所主持的「搭火車回台灣」共12集,於每月的第1個週六上架。(編輯:張芷瑄)11104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