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矽谷前進台灣 青創家吳家宇助軟體人才國際化
(中央社記者周世惠舊金山9日專電)「如果你有一個想法一直沒有去執行,你只是很有想像力,不是創造力,所謂創造力是去執行它」。這是人在矽谷的台灣青年科技新創者吳家宇分享的創業心法。
吳家宇(Jack Wu)美西時間9日傍晚於「立足矽谷、前進台灣」線上講座說,很多時候,人們沒有踏出第一步,就不知道後面有什麼困難,相對於未來,踏出第一步可能只是一個很小的困難,所以不要卡在第一步。該講座由金山灣區華僑文教服務中心主辦。
吳家宇是MVP Fastlane新創軟體公司共同創辦人、曾任北加州青商會會長,今年剛獲得僑委會選出的青商之星。他於2017年成立新創公司,在4年間串連台灣人才與美國的資訊軟體公司,並幫助海外的軟體公司落地台灣建立團隊或設立公司。
談到台灣人才的優勢,吳家宇說,從國際客戶眼中看到的台灣軟體人才至少有3大優點,包括主動有效率、願意讓自己愈來愈好,且在寫程式的思考邏輯上完全不輸海外的工程師。台灣軟體人才只要溝通順暢,工作都會進行得很順利,他鼓勵台灣的畢業生要有信心。
吳家宇把自己定義為「有很多不同創業內容的創業家」,愛唱歌的他稱自己是「被唱歌耽誤的新創青年」。
交大電子系畢業、服完兵役前往美國德州留學,取得電腦工程碩士後,吳家宇到矽谷展開第一份工作,他加入的公司被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併購,因此直接進入大型科技公司服務,同時有了創業的念頭。
吳家宇的創業夥伴是高中同學,兩人到美國之後,不斷討論、激發創業點子。如同電影般的情節,2017年某一個深夜凌晨一點多,他們在一家麥當勞,把公司名字命名為MVP Fastlane,以自身的軟體實力,幫助其他新創公司建立MVP,以利客戶盡快進入市場測試產品。
MVP 是「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縮寫,在創業概念中指第一個可行或可銷售版本的最初始階段。
串連台灣與美國的資源,他在新竹設立辦公室,並在美國註冊公司,2019年在台北設立第二辦公室,目前在美國的紐約、洛杉磯和北加州矽谷都有團隊同仁。
分享在美國科技界創業的經驗與心路歷程,吳家宇提醒創業者除了思考身分問題、找到創業題目、籌措資金和時間管理,更不要忘記加入當地社團、商會,在其中找尋自我以及犯錯嘗試的機會。他也建議要找到創業的導師,有助於適時點醒創業者的方向。
他在創業過程,曾有兩年多時間,白天上班、晚上執行創業點子,在困難中,「把一開始設立的創業目標堅持完成」。而任何創業都會隨著市場的需求做調整,現在對他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之一是把海外的機會帶到台灣,讓有興趣招聘台灣工程師的國際公司進入台灣建立團隊。(編輯:周永捷)1100610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