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山葵「下山」有挑戰 育苗智能溫室啟用添助力
2025/5/14 16:22(5/14 16:46 更新)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14日電)原民會、農糧署、農業改良場與嘉縣府幫忙阿里山山葵生產合作社,在樂野部落建置2座山葵育苗智能溫室今天啟用,希望帶動在地山葵產業發展,增加鄒族原住民收益。
阿里山山葵生產合作社今天舉行「種出希望.山葵未來」山葵育苗智能溫室啟用記者會暨阿里山部落產業栽種聚落亮點發展計畫發表會,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杜張梅莊Adralriw Abaliusu、嘉義縣長翁章梁、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長陳昱初、阿里山鄉長高瑞芳等人出席。
杜張梅莊致詞說,阿里山獨特的氣候與水質,為山葵提供最適合生長環境,山葵栽種歷史更承載鄒族族人生活智慧與這片土地情感連結;希望溫室的成立能帶動山葵產業發展,並增加在地族人收益。
杜張梅莊指出,原民會自民國111年至114年,補助阿里山鄉公所與阿里山社區關懷協會共新台幣2000萬元,以公私協力方式共同推動「阿里山部落山葵產業栽種聚落亮點發展計畫」,建置2座智能溫室,打造屬於阿里山特色產業風貌。
翁章梁表示,阿里山山葵過去享有盛名,受限於國土保育相關法規,現在已無法在原本海拔2200公尺區域栽種;在原民會、嘉義縣政府、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及阿里山鄉公所等單位共同努力下,逐步將山葵種植區域遷移至海拔1200至1500公尺樂野一帶,盡力克服氣候及技術挑戰。
阿里山山葵合作社與農業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今天也簽署MOU,農改場將派專人輔導強化山葵栽培技術;合作社指出,導入智能溫室後,加上專家指導,有望提升育苗成功率與作物品質,同時促進青年返鄉與部落經濟永續發展。(編輯:陳仁華)11405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