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傷殘退伍軍人運動 催生帕運會【影】

2016/9/6 09:46(9/6 10: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里約熱內盧5日綜合外電報導)殘障運動已經有超過百年歷史,第1個聽障運動俱樂部1888年成立於德國柏林。然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廣泛推廣,當時的目的是幫助在戰爭期間受傷的眾多老兵和平民。

根據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s)官網,古特曼醫師1944年應英國政府要求,在史托克曼戴維爾醫院(Stoke Mandeville hospital)開設脊髓損傷中心,復健運動發展成消遣性質的運動後,最後催生出競技性運動。

1948年7月29日倫敦奧運開幕當天,古特曼醫師首度籌辦專屬殘疾運動員的賽事史托克曼戴維爾運動會(Stoke Mandeville Games),成為帕運歷史的里程碑,當時有16名受傷的軍人和婦女參與射箭比賽。荷蘭退伍軍人1952年加入參賽後,國際史托克曼戴維爾運動聯誼會(ISMGF)應運而生。

這些運動賽事催生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第1屆帕運1960年在義大利羅馬登場,吸引來自23個國家的400名選手參賽,自當時起,每4年舉行1次帕運。瑞典1976年舉辦第1屆冬季帕運,與夏季賽事一樣,都是4年舉行1次。

由於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達成協議,自1988年漢城奧運和1992年阿爾貝維爾冬奧以來,帕運與奧運在同一城市舉行並使用相同場館。

國際腦性麻痺運動與休閒協會(CPISRA)、國際盲人運動協會(IBSA)、國際史托克曼戴維爾運動聯誼會和國際殘障運動組織(ISOD)4大國際組織,於1982年聯合成立國際殘障運動協調委員會(ICC)。

國際聽障運動總會(CISS)和國際智障者運動協會(INAS-FID)1986年同時加入ICC,不過國際聽障運動總會仍保有自己的組織。

ICC欲成立1個具國家和區域代表的新組織,最終於1989年9月22日在德國杜塞道夫(Dusseldorf)成立非營利組織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作為國際殘奧運動(Paralympic Movement)的全球性管理機構。

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Para在希臘文中是旁邊或並排的意思,意指帕運的地位與奧運平行,兩者同時存在。(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09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