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地震預警系統台灣九二一前就有 日本改良運用

2019/9/22 10:50(2022/1/5 12:0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22日電)九二一地震滿20週年,中央氣象局近年來不斷提升地震預警系統能力,但外界不知道的是當年台灣其實已經具備初步的地震預警及速報系統,甚至讓日本等國借鏡應用在實務上。

「登、登、登、登」,同一時間所有人的手機都響起同一個聲音,幾秒鐘後隨之而來的是地震震動,這中間的時間差,讓民眾有時間意識到地震來臨,甚至爭取避難機會。

過去外界認為台灣的地震預警系統是向日本學習,近年才開始建置,但其實類似系統早在20幾年前的台灣就已經發展出來,只是當年台灣僅應用在學術以及速報上,並未用在預警上,九二一地震後,日本見到台灣這項技術,才開始應用於民眾預警身上,成為現在大家所熟知的手機地震預警。

台大地質系主任吳逸民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九二一地震時台灣的地震速報系統已經相當成熟,在地震發生後的102秒,就可以初步判定震央、規模以及全台震度。

當年氣象局第一時間收到這些資料後,也立刻給政府官員、各縣市消防隊等,也因此九二一地震一發生後,馬上就知道全台都有明顯震度,而且是規模達到7以上的地震,救災團隊立刻整備,救災配置也馬上啟動。

吳逸民指出,當年日本救災團隊來到台灣協助救災時,看到台灣地震速報系統的能力,回到日本後便將這套系統改良並實際應用在地震預警上,讓日本的地震預警為人所熟知,台灣則是近幾年才開始發展預警的部分,更開始將這套系統推廣到全世界有地震災害的國家。

當年台灣發展速報系統的起源,是因為1986年的花蓮地震在台北釀災。

吳逸民表示,1986年的花蓮地震讓學者開始構思,如果在花蓮設一個地震監測網,可以在10到15秒內的時間測出地震位置及強度,對台北來說,只要花蓮發生地震,台北就可以有10幾秒的預警時間。

吳逸民說,地震預警系統的原理是取自地震波跑得比電磁波還慢,這種在花蓮測出地震,對全台做出預警,叫做區域型的預警系統,但這種預警系統需要10到15秒的時間搜集地震資訊,因此越靠近震央,就無法達到預警效果。

為了要讓震央也能達到預警效果,吳逸民表示,後來發展出現地形的預警系統,也就是利用P波與S波的時間差,當地震一發生,地層會發生錯動,主要能量是由剪力波來攜帶,但P波的速度會比較快,當儀器測到P波與找出剪力波強度的關係,就可以有預警的時間。

吳逸民說,九二一地震當時20秒左右可以發出預警,現在台灣島內的地震在10秒內就可以發出預警,過去離震央70公里以內的區域無法預警,現在則是離震央30公里內的區域無法預警。

他說,台灣雖然實際應用在防災的腳步比日本慢很多,但現在也已經逐步推動,但他認為除了有預警系統外,還要搭配緊急避難措施,像是一旦發出預警,電梯就會自動停靠在最靠近的樓層等,這樣才能達到防災功效。(編輯:管中維)10809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災防警報先響地震才開始搖 NCC掌握快速關鍵
172.30.1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