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研究:過度捕撈破壞 3/4鯊魚及魟物種有滅絕風險

2021/1/29 14:55(1/29 16:1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9日電)台灣海洋大學教授劉光明參與的國際團隊,針對31種表層鯊魚及魟進行研究,發現物種資源減少71%,3/4標誌性物種有滅絕風險,過度捕撈是破壞海洋主因。

台灣海洋大學今天表示,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劉光明與其所屬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鯊魚專家群,針對全球半世紀以來31種表層鯊魚及魟進行資源下降評估,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期刊「自然」(Nature )。

研究團隊以生命地球指數及紅色名錄指數等兩項指標追蹤,發現自1970年以來,由於漁獲壓力增加18倍,造成表層鯊魚及魟物種資源減少71%,且3/4的標誌性物種有滅絕風險。

劉光明指出,由於鯊魚及魟生長緩慢且產子數少,極易受到過度捕撈影響,研究團隊蒐集生物學及漁業相關文獻及資料,並參考過去區域性漁業組織資源評估調查分析,發現過度捕撈是造成海洋破壞的主要原因,也造成全球鯊魚和魟鯊魚及魟物種資源減少。

同時擔任台灣海洋大學鯊魚永續研究中心主任的劉光明表示,嚴格執行禁捕或基於科學的預警式漁獲量管制,將可避免資源的崩潰,研究團隊也將針對其他底棲性鯊魚及魟魚評估,希望達成資源及生態系永續目標。(編輯:管中維)11001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