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文化普拉斯】從教室到藝術 愛上書法的一百種理由

2025/4/15 16:54(4/15 17:0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書法原意為書寫的方法,而在數位時代,書法當代性意義也時常作為視覺藝術策展命題,書藝館則以「藝術」為解方,以創造角度詮釋書法。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4月15日
書法原意為書寫的方法,而在數位時代,書法當代性意義也時常作為視覺藝術策展命題,書藝館則以「藝術」為解方,以創造角度詮釋書法。中央社記者趙世勳攝 114年4月15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主持人:邱祖胤/中央社主任記者
與談人:王寶兒/中央社記者

主題:文化+雙周報【第172期】愛上書法的一百種理由

台灣曾歷經一整個年代,莘莘學子從小學3年級開始學書法,每個禮拜都要交書法作業,國、高中更是要以小楷毛筆寫作文、乃至週記,各種大大小小的書法比賽更提醒著各界「書法」的重要,因為它是「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要指標之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九年一貫教育政策稍作調整,教育現場才不再強迫學生寫書法。

本集節目我們邀請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分享從國小習字到國中比賽的經歷,帶大家回顧書法在台灣教育中的變遷,以及它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找回溫度與文化價值。當書法不再只是考試的工具,它會變成什麼樣的藝術與陪伴?讓我們一起找尋愛上書法的一百種理由!

後製團隊:中央社影音中心
影音編輯:王昱文|文字編輯:黃永嵊
開場音樂演奏:邱景珩

立即收聽:【文化普拉斯|邱祖胤X王寶兒

▶「文化普拉斯」FB圈粉:搜尋 文化普拉斯
▶意見信箱:cnaonpodcast@gmail.com

影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文化普拉斯】從餐旅到文學 透過《北山時雨》來一場京都之戀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