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助視網膜再生 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技術新突破

2019/2/14 10:36(2/14 12:2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4日電)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歷經3年多,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的體細胞成功分化後的細胞,可望修復視網膜病變及視神經受損,為失明患者帶來重見光明的希望。

這項創新研究發表在2019年國際學術期刊Cells中。

花蓮慈濟醫院今天表示,眼科研究中心花了3年多的時間,利用自體且取得容易的少量血液與皮膚的體細胞,成功地分化成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再分化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感光細胞」與「視網膜節細胞」,還利用分化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技術,製造出視網膜微組織結構以及建立感光細胞分化技術。

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表示,未來要將iPS細胞應用在視網膜退化與視神經萎縮病人的治療上,還需要繼續研究努力,但是這項發現確實了未來可能的治療方向。

除了希望能幫助視網膜退化的黃斑部病變患者恢復視力外,首度由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培育出「視網膜節細胞」,並形成有視神經傳導功能的視神經結構,也是一大突破。研究團隊今年將展開動物實驗,未來可能應用在青光眼合併視神經萎縮患者。

蔡榮坤指出,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中,約有10%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其中約有30%患者會隨著病程,視網膜及感光細胞產生不可逆的退化,是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主因。

蔡榮坤表示,目前臨床治療為眼內注射抗血管新生藥物,抑制血管新生,病人除將面臨每1至3個月反覆注射的壓力,對於已經發生嚴重視網膜損壞及感光細胞萎縮的病人,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問世。

他說,眼睛的視網膜就像照相機的底片,用來感光,感光後會將影像傳往腦部,而黃斑部就在視網膜的中央,出血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就是在色素上皮層退化而長出新生血管,產生水腫、出血等現象,導致看東西扭曲變形,視野中央出現黑影,雖然目前的療法無法根治,但iPS細胞讓治療出現了新希望。(編輯:李錫璋)108021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