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馬鈴薯台農4號歷時8年多育成 加工、烹煮兩相宜

2021/12/6 13:09(12/6 13: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6日電)農試所今天表示,歷時8年多育成的馬鈴薯新品種台農4號,不僅製作薯片比國產鮮食主品種克尼伯量多1成、油炸後不褐化,也適合燉煮,風味媲美歐、日口碑佳品種,明年推廣栽種。

農委會農試所今天發布資訊,為進口作物馬鈴薯精進更適合國產栽種新品種做出貢獻。

農試所嘉義試驗分所助理研究員黃哲倫說明,台灣每年進口約2.5萬公噸鮮食用馬鈴薯(進口值約新台幣5.8億元)、約10萬公噸加工用馬鈴薯(進口值逾50億元)。

近年國內栽種馬鈴薯約2600公頃,一年一收,產量約5.3萬公噸,國內栽種的鮮食品種以「克尼伯」為主,形狀佳,但澱粉含量低,薯片產率較低;加工品種以「大西洋」為主,適合製作薯片,但燉煮易糊,不適合鮮食。

除了自產仍不足以供應國內需求,以上兩個主力品種也無法兼顧雙重用途。農試所嘉義試驗分所分所長陳甘澍說,所以農試所從民國102年起,以「大西洋」作為親本,跟高產、鮮食特性優良品系雜交,育成兼具鮮食、加工特性的新品種馬鈴薯「台農4號」。

他說明,馬鈴薯「台農4號」種植到採收約110天,薯形為短卵形,芽眼淺,外皮淺黃色,薯肉為乳白色,外觀佳,薯球大小均勻,中大薯比例可達70%以上,商品利用價值高。

「台農4號」薯球乾物含量達22%以上,製作薯片時,產出率較「克尼伯」高約10%,有利加工業者節省原料支出。黃哲倫補充,薯片產出率跟「大西洋」相當,且油炸後不褐化,口感酥脆紮實、香氣足;發芽時間又比「克尼伯」晚2週,常溫耐儲藏。

農試所還測試燉煮料理,發現口感鬆軟、回鍋不糊化,馬鈴薯風味濃郁,媲美歐洲品種、自澳洲進口的白玉馬鈴薯及日本男爵馬鈴薯。

黃哲倫說,農試所最近一次跟農民合作試種,明年2、3月將收成,品種權審查已進行第2次,近期可望完成;屆時會看市場意願決定是否技轉,並推廣農民栽種生產。(編輯:張雅淨)110120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