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愛跳舞女大生睡覺痛醒 髖關節發育不良惹禍

2023/4/19 16:27(4/19 17:3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今年20歲的小呈(化名)就醫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痛到無法跳舞,經3D列印精準規劃及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治療,終於重拾跳舞人生。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4月19日
今年20歲的小呈(化名)就醫發現髖關節發育不良,痛到無法跳舞,經3D列印精準規劃及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治療,終於重拾跳舞人生。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攝 112年4月19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9日電)今年20歲的小呈(化名)是愛跳舞的大學生,幾年前髖關節開始痛甚至睡覺痛醒,害她一度以為跳舞夢碎,就醫後發現是髖關節發育不良惹禍,幸好透過積極治療,終於重拾跳舞人生。

熱愛芭蕾、民俗舞和現代舞等傳統舞蹈的小呈,在2、3年前髖關節突然莫名疼痛,一開始痛點只在鼠蹊部前後,逐漸連膝蓋都會痠痛,甚至會睡覺睡到一半被痛醒,無法正常行動,只能躺在床上,無法繼續跳舞的她就醫接受X光檢查後,發現雙側髖關節發育不良。

其實小呈的故事並不少見,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兒童骨科主治醫師許逵翔今天在記者會說明,台灣的髖關節發育不良發生率約為1.3%。因為髖臼發育不全,造成髖關節不穩定,受力面積減少,輕微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比起正常發育的髖關節,大約需要承受2至3倍壓力。

人類從爬行到站立的演化過程中,對雙腳站立的人類而言,髖關節骨頭往前發育很重要,但一部分的人無法如期發育,造成關節早期退化, 雖然台灣新生兒在一出生就會接受徒手理學檢查,確定髖關節穩定度,但仍有50%新生兒發育不良髖關節檢查不出來。

許逵翔說,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有可能須承受達到10倍以上壓力,小呈就是較為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引發髖關節不穩定,早期退化及關節磨損。過去都是採用保守的藥物治療,直到退化到非常嚴重,約40歲才會進行全人工髖關節,但通常到60歲可能需再度更換,預後通常不佳。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許逵翔表示,有鑑於小呈喜歡運動,年紀又輕,北榮團隊建議採用3D精準規劃及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增加髖關節穩定程度及受力面積,減少未來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機會,據文獻顯示,約8成在30年內無需再次置換。

術後,小呈的髖臼從原本承受壓力10倍以上,進步到跟一般人差不多、能正常走路,現在更能簡單跳舞,進行輕度的運動。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具遺傳性,從30歲左右開始同樣受疼痛所擾的小呈媽媽也接受相同手術,媽媽說,她也愛跳舞,等肌肉練鍛鍊好後,要回歸跳舞人生。(編輯:李亨山)11204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