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電共生致台灣鯛減產?漁業署:降雨減少是主因
2023/7/18 20:08(12/5 10:27 更新)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18日電)漁業署今天表示,有報導稱光電入侵魚塭造成台灣鯛產量下降,實情並非如此;實際調查顯示,因為上半年降雨量減少,約260公頃因水源不足而整池中,漁電共生不是主因。
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今天發布新聞指出,至民國112年7月16日止,國內台灣鯛放養2757公頃,較111年全年減少27.8%,今年上半年降雨量減少,約260公頃養殖面積因水源不足而整池中。
漁業署說,台灣鯛養殖門檻較低低,漁民會考量內、外銷價格變化,養殖環境及生產技術等因素,動態調整養殖物種及數量;以110到111年為例,台灣鯛111年放養面積3814公頃,110年放養面積約3792公頃,111年就增加了22公頃。
漁業署調查也發現,110年放養台灣鯛、但111年轉養其他物種及休養的魚塭中,是因爲漁電施工中而暫停養的面積僅52公頃、占1.37%,因此漁電共生並非外界認為導致台灣鯛養殖面積減少的主因。
台灣鯛年產量約6萬5000公噸,內、外銷各占一半,比例會視國內外市場情況而調整變動,漁業署強調,隨著環境變動或市場價格,漁民可能在未來或下半年增加放養量,消費者不必擔心供應不足的問題。
漁業署補充,自109年起,台灣鯛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疫情衝擊,漁業署持續獎勵拓銷、強化衛生管理、提升冷鏈加工量能,對照近3年平均價格,目前魚價每公斤增加新台幣5.2元、增幅11.8%。
此外,高單價台灣鯛切片在112年上半年出口呈現量、值皆增的趨勢。111年切片出口量2025.1公噸,較110年增加220.8公噸、增幅12.24%,並較109年增加525公噸、增幅35.02%。(編輯:陳清芳)11207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