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帕金森氏症新可能 成大生赴美演講:改變構型玻尿酸可減緩病癥
2022/4/15 13:02(4/15 13:51 更新)

國立成功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學生孫子喻(右)4月3日前往美國費城演講,主題是改變構型的玻尿酸有抑制腫瘤效果,可減緩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病癥。(成功大學提供)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傳真 111年4月15日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5日電)玻尿酸常用於醫美,但成大研究發現,改變構型的玻尿酸有抑制腫瘤效果,可減緩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病癥。
國立成功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生24歲孫子喻,今年4月3日應美國生物化學暨分子生物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SBMB)邀請,在美國費城發表演說,她是4名受邀演講者中,年紀最小,且以碩士生在學身分出席,也是唯一的台灣人。
成功大學發布新聞稿指出,孫子喻赴美演講主題為「Conformationally altered hyaluronan mitigates the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in mice(構型改變之玻尿酸減緩帕金森氏症小鼠之病癥)」。
孫子喻的指導教授張南山表示,純化的玻尿酸用於醫美,無法抑制神經退化疾病,但實驗室研究發現,改變構型的玻尿酸具有抑制腫瘤效果,可減緩神經退化性疾病病癥,包括癲癇發作(Epileptic Seizure)、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帕金森氏症小百科
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人的運動神經系統。
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不明,多數非遺傳性,病患大多在50、60歲發病。
四大診斷症狀:
- 靜止性顫抖(靜止狀態下手指或手臂會不自主地顫動,頻率為每秒約3至5次,約70%的病人皆有靜止性顫抖)
- 肌肉僵直
- 無法運動
- 動作緩慢或減少(平衡失調,導致姿勢、步伐不正常)
看更多
關閉
阿茲海默症小百科
- 阿茲海默症為一種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失智症,患者不只會發生記憶力逐漸衰退現象,其認知功能和社交能力也會隨之喪失。
- 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在台灣,80歲以上長者每5人即有1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迄今未研發出有效藥物可治癒或減緩阿茲海默症病程,目前藥物只能減輕症狀。
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
看更多
關閉
孫子喻說,台灣逐步走向超高齡社會,探討構型改變玻尿酸的研究,目的是如何發揮潛在作用,以發展未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可能性。
成大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三大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全球已逾1000萬名患者,其中以高齡人口患病比率較為顯著,迄今仍難以根治。(編輯:謝雅竹)11104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