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學者:中國以開放應對經濟趨緩 強監管是變數

2021/11/24 16:46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翟思嘉台北24日電)中國經濟成長趨緩,「中等收入陷阱」議題被頻繁討論。學者表示,對外開放仍會是中國主要戰略,藉此衍生新的成長動能,但內部強監管政策可能與開放政策交互影響,值得關注。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副所長吳佳勳日前在「中國發展問題與台海安全前景研討會」上表示,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成長普遍趨緩,中國因其暢旺的出口,整體經濟成長仍高於全球平均,不過,內需消費與製造業投資表現疲弱是其隱憂。

疫情後期,中國在全球貿易地位提升,透過貿易影響他國的能力在提升,但這些強勢主要展現在出口面;而在進口這一面,雖然中國依舊強調擴大開放政策,但從數據來看,內需消費仍然不振,進口成長也在下降。

她指出,內需消費不振造成當前中國結構性通膨問題,製造業成本上揚,但價格無法移轉到商品,從近期數據來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差距一再擴大也顯示出這種現象。

再加上疫情後的人均所得、城鄉差距等都擴大,過度競爭造成「內卷化」,分配不均形成的「躺平主義」等社會問題都逐漸浮出檯面。中國是否步入「中等收入陷阱」,近兩年又再頻繁被提及。

中等收入陷阱指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標準後,原有的經濟模式無法繼續帶動發展,經濟成長陷入停滯甚至下滑,並引發如貧富分化、政府腐敗、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民粹盛行、金融體系崩壞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吳佳勳認為,中國當前經濟成長趨緩,急於找尋新的經濟動能,同時,在無法創造新的成長動能時,就必須慎重考慮分配問題,以避免分配不均帶來社會衝突。近期中國提出的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等,都是相關的考量。

而外部美中貿易戰仍在持續,應對美國在科技領域的步步進逼。吳佳勳認為,一帶一路仍會是中國主要國際戰略,經過美中貿易戰洗禮,中國當前對外戰略更有選擇性,更理解自身優勢、更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如一帶一路的投資更有目的性,如數位絲綢之路,疫苗外交等。

然而,擴大開放同時,中國同時也在加強內部管控,在制定政策時,中國政府的邏輯是鞏固領導核心、解決經濟社會問題,體現在反壟斷、防止資本擴張、社會文化加強管控、學習德國實業模式等行為,但在執行上,由於中國特有的體制,容易產生誤差,如近期中國強力執行減碳目標,使製造業突然缺電。中國內部政策可能影響對外開放成效,外界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必須從多個面向來看。

此外,她指出,中國反對資本壟斷的政策下,資金弱勢但有技術,反而會得到大力支持,而許多在陸台商規模雖小,但有技術及製造經驗,可能成為中國政策支持標的。

中國內部政策已影響其經濟成長,但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高長表示,中國提出的許多整頓監管措施,有其對政治、經濟長遠發展的考量,雖對其經濟成長、消費動能有所影響,但應仍在可承受範圍,未來相關政策可能只有微調,不會輕易放鬆。(編輯:繆宗翰)11011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