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在台開啟佛學寫作風 林清玄為人重情義

2019/1/23 15:50(1/24 09:5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陳政偉台北23日電)林清玄過世,享壽65歲。他在台灣較有交集的出版社之一九歌出版總編輯陳素芳今天說,林清玄對出生在民國40年代讀者影響甚深,不僅帶動台灣佛教文學寫作風氣,也常拜訪九歌,為人重情重義。

作家林清玄22日清晨去世,享壽65歲。家屬透過林清玄的友人向中央社記者證實此事,且表示林清玄是在台灣的家中安詳去世。

林清玄在台灣接觸的出版社其實不多,較有來往的九歌出版社總編輯陳素芳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表示,大眾對林清玄的認識,多是「心靈導師」,但撇開暢銷作家身分,「林清玄是非常傑出的散文作家,他的文筆清靈有味,對自我要求極高」,過去他每天寫3000字,這樣勤勞的作家不僅文采非凡,對許多民國40年代人的成長過程,更是影響深遠。

陳素芳說明,在民國70、80年代,台灣兩大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的文學獎地位崇高,極具象徵意義,「但林清玄不只是得到各報的文學獎而已,他拿的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之後還有金鼎獎,諸多文藝獎無一不得,就連吳三連散文獎也囊括」,在寫作與散文作家的崇高地位無庸置疑。

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中國時報、工商時報記者和時報雜誌主編的林清玄,其實最早期也寫報導文學,和九歌淵源很深。陳素芳表示,40年前九歌創設之初,林清玄就出了一本報導文學作品「傳燈」,林清玄透過該本著作,傳達出「本土文化藝術不是一盞普通的舊燈,而是一盞神燈,它是我們安身立命基礎」的宏觀筆觸。

陳素芳認為,林清玄從早期撰寫人物與散文的強項裡不斷抒發出感性的智慧外,到了後期開始將著作融入佛教思想,撰寫菩提系列,「此舉也開創台灣佛教散文的熱潮」,尤其是他的第一本紫色菩提,九歌還曾賣到50萬本。

陳素芳說,林清玄的紫色菩提,若撇開宗教議題與觀點,裡面有很多文章其實非常不錯,都是很好的散文佳作,「這本書也曾被譽為3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一本書」,之後號稱的菩提十書,林清玄以宗教入散文,對當代社會風氣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談及林清玄私下為人處事,陳素芳說,幾次會面感覺林清玄是個親切幽默也很念舊的人,「去年九歌40週年,林清玄也有親自來參加」,雖然他後來不太跟台灣文壇交往,但這一、兩年他都會特別來探望九歌創辦人蔡文甫,「林清玄先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

陳素芳說,林清玄曾在著作裡談及,他最感謝的人有3位,一是中時的高信疆、皇冠雜誌創立人平鑫濤和九歌的蔡文甫,「據了解,林清玄曾說過,他們都是在林清玄還未成名時一路提拔他的人」,去年九歌40週年,林清玄也親自到訪,非常重情義。

作家張曉風對於林清玄逝世訊息表示,林清玄雖在台灣曾一度有過爭議,「但他的寫作風格滿好的,宗教情感上的詮釋,是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佛教美學,這一點滿了不起的」。

林清玄在菩提系列的書寫多半在講修行、勸人為善及人性的真善美,卻因歷經婚變遭許多讀者抨擊,重心逐漸轉往中國發展,再建知名度。

直到2017年,林清玄才開始經營社群微博,他甫於昨天上午9時才發文,「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如今他的不少文章都是透過外界事物隱喻自我心境,以物詠懷。誠如林清玄在第一散文集「蓮花開落」中,用莊子在妻子去世時擊盆作歌為例,闡述「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的生死論調,與晚期寫作風格互相對應。

從文學藝術角度檢視,林清玄的散文與報導文學是一流的,如今林清玄以淡然姿態跟世界說再見,恰如他晚期專注生死有命的論調。(編輯:張芷瑄)108012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林清玄家屬致讀者信:他不在只是換地居住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