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慰器捐者家屬心靈 3D列印仿真器官放回補缺憾
2020/9/9 16:12(2/4 15:33 更新)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9日舉辦器官捐贈宣導活動,醫療副院長田宇峯(中)等人介紹以3D列印技術製作的仿真器官,可用於捐贈者大體,彌補器捐者的「缺憾」。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09年9月9日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9日電)奇美醫學中心宣導器官捐贈與執行移植手術邁入第21年,近年並以3D列印仿真模型器官,於手術後放回捐贈者遺體內的作法來撫慰捐贈者家屬心靈,至今完成27例共96個器官。
奇美醫學中心今天在院內大廳舉辦器官捐贈宣導活動。奇美醫學中心醫療副院長田宇峯表示,奇美於民國88年完成院內第1例器官捐贈移植手術,至今勸募捐贈個案達200多例,為了能提高民眾對器官捐贈的認同,照顧受贈者家屬的心情是很重要的任務。
田宇峯表示,奇美從105年12月開始,將3D列印技術應用於受贈者身上,採用可分解的玉米粉為原料,製作等比例的3D仿真模型器官,於手術後放回捐贈者體內,希望給予捐贈者最大的尊重,也稍微彌補家屬心靈受到的衝擊。
他說,3D列印模型器官放回捐贈者體內至今已完成27例,96個器官中有腎臟45個、肝臟26個、心臟21個、胰臟4個。
田宇峯表示,器官移植醫學的發展,讓器官衰竭的病人有了一線希望,台灣器官捐贈機制採取自願捐贈,捐贈者須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或家屬同意,死後才可摘取器官,因此增加民眾對於器官捐贈的認知,才能提升促成捐贈的可能性。
今天這項器官捐贈宣導活動,以填問卷送小禮等方式吸引到院民眾關注,並提供器官捐贈諮詢與現場簽署、器官捐贈註記查詢等服務,希望讓民眾對器官捐贈有更多認識。(編輯:孫承武)1090909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近年以3D列印仿真模型器官,在器官捐贈手術後放回捐贈者大體內,希望給予捐贈者最大的尊重,也撫慰家屬心靈,至今已完成27例共96個器官。中央社記者楊思瑞攝 109年9月9日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