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肝年輕化本土56例近3年最多 境外移入創8年新高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13日電)疾管署今天表示,今年急性病毒性A肝累計已17例境外移入,為8年同期新高,本土有56例、為近3年同期新高,且病例有年輕化趨勢。發言人羅一鈞研判,與出國旅遊、國際疫情有關。
A型肝炎小百科
A型肝炎是由A型肝炎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肝臟發炎。
潛伏期
15至50天 (平均為28至30天)
症狀
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A型肝炎致死率約千分之三,造成死亡情形多半為猛爆性肝炎,通常發生於老年患者或有慢性肝病患者。
傳染途徑
- 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
- 人與人接觸傳染
- 血液傳染
是否會復發?
感染後產生的抗體(anti-HAV IgG)可延續終生,因而終生有抵抗力。雖然不會導致慢性肝炎,但有10-15%的病人在急性發病後6個月內有可能症狀復發。
預防方式
- 接種疫苗。一般接種2劑疫苗,免疫力可維持20年以上
- 注意飲水及飲食衛生,不可生飲、生食,尤其是生蠔或水產貝類
-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及處理食物前須正確洗手
- 避免口對肛門的接觸、肛交行為等
- 食物製備者如廚師及餐飲從業人員、醫療照護者、嬰幼兒保育工作者,應特別注意經常正確洗手等衛生觀念,避免感染及傳播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
李佳琳說明,境外移入病例來源國家以中國及泰國各4例為主,本土病例以台北市16例、新北市14例、台中市9例為多。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國內A肝過去幾年全年病例數約都落在100例上下,但今年5月累計已經73例;且有特殊趨勢,今年確診族群以30到39歲的年輕族群占48%,過去幾年年齡層分布則年紀較大,去年以40到49歲占最高,再前年是60歲以上,且有往都會區集中情況。
並且發生一起職場、家庭群聚,羅一鈞說明,4人於3月下旬開始陸續發病,指標個案為30多歲男性,並有50多歲男性、30多歲男性、及30多歲女性確診,都陸續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開始出現黃疸、食慾不振、噁心、食慾倦怠等症狀,就醫時肝指數已破千,有明顯肝臟發炎情況,經檢驗確診為A肝。
羅一鈞指出,疫調發現,其中2人為同住,另1人為同事,第4人為該職場的清潔人員;且清潔人員個案在清潔過程中,會疏忽沒戴手套。且因A肝病毒傳染途徑多元,除可藉由飲食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或共食、與感染者親密接觸而感染,也可能因如廁後沒有徹底洗手,就殘留在廁所水龍頭、馬桶蓋、門把等地方,導致傳染。
對於A肝疫情,羅一鈞分析,因境外移入創8年同期新高,加上鄰近國家中國、日本疫情都有上升狀況,歐洲匈牙利則疫情嚴峻,推測國內疫情是跟國際連動有關,且是由出國旅遊民眾第一波帶進來,因此是以年輕、都會區民眾為主。
對於本土傳播,羅一鈞表示,衛生單位會做好防治措施阻斷社區傳播,提供確診個案同住家人、家庭成員、親密接觸者等A肝疫苗,進行暴露後預防注射,保護效果可達95%以上;因此提醒民眾若有被通知確定為個案,應配合疫調、詳實提供生活中的接觸者,讓衛生單位可在14天內提供疫苗,降低感染發病可能性。(編輯:李亨山)114051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