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藥三陰性乳癌曙光 台灣隊估新藥最快5年內上市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3日電)三陰性乳癌復發率為一般乳癌3倍,幾乎所有患者最終都要面對多重抗藥性考驗,國衛院與清華大學「台灣隊」聯手開發對抗多重抗藥性標靶新藥,這項全球首創藥物預估最快5年內上市。
國衛院院長司徒惠康今天在記者會指出,癌症對健康影響深遠,美國研究預測20年後新增病例與死亡率仍攀升,乳癌尤為棘手,特別是依賴化療的三陰性乳癌易產生多重抗藥性,所幸台灣團隊成功開發新藥,並將於今年8月登上國際期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封面。
這次新藥開發「台灣隊」成員之一、清大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王慧菁說,乳癌長年高居女性癌症之首,乳癌平均發生年齡是60至64歲,三陰性乳癌約占所有乳癌的10%至15%,發生年齡有年輕化趨勢,平均發生年齡是46歲,20%小於40歲,為可生育年齡,需高度重視。
王慧菁表示,三陰性乳癌因缺乏賀爾蒙受體與HER2蛋白表現,無法接受現行標靶治療,只能依賴傳統化療藥物,如紫杉醇等,三陰性乳癌5年存活率77%,約3至4成會在5年內復發,復發腫瘤常對多種化療藥物產生多重抗藥性,導致患者無藥可醫,復發後存活率只剩8%至12%。
王慧菁說,這次三陰性新藥開發關鍵,在發現扮演管理細胞分裂「糾察隊長」的驅動蛋白KIF2C特性,這是一種微管解聚蛋白,負責修正染色體連接錯誤的微管,確保染色體正確分離,但當KIF2C在癌細胞中過度表現,會幫助腫瘤細胞抵抗紫杉醇的干擾,導致抗藥性。
「我們要讓在腫瘤細胞內的糾察隊長不要那麼努力工作」,王慧菁說,抑制KIF2C就是突破抗藥性三陰性乳癌的一條新路,清大攜手國衛院成功開發全球首創KIF2C小分子抑制劑,目前團隊已將KIF2C抑制劑應用從三陰性乳癌拓展至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
國家衛生研究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長謝興邦說,這是全球首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新藥不僅展現強效的毒殺活性,與紫杉醇併用時更產生明顯協同效果,可有效抑制具抗藥性的腫瘤生長,目前則著手開發KIF2C降解劑作為新一代藥物。
謝興邦表示,KIF2C小分子抑制劑正在臨床前試驗階段,後續將進入臨床試驗,收案對象以復發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為主,希望是已經接受過所有現有治療,包含手術、化療、放療等,現階段沒有更好治療選擇的患者,評估新藥大約5年可上市使用。(編輯:李亨山)11407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