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促長者編寫維基百科 台灣青年借鏡啟發社會創新

(中央社記者劉郁葶布拉格6日專電)維基媒體基金會捷克分會推動「長者編寫維基百科」計畫,鼓勵銀髮族為維基百科編撰文章,促進跨世代知識傳承,也同時從中獲得成就感。台灣學生赴捷克與長者交流,思考如何將此經驗帶回台灣,推動社會創新。
台南護理專科學校近日率學生參訪維基媒體基金會捷克分會(Wikimedia ČR),與撰寫維基百科的長者交流。
台南護專帶隊老師程涂媛告訴中央社記者,「長者編寫維基百科」(Seniors Write Wikipedia)計畫讓長者們從原本可能感到失落、空虛的退休生活中重拾價值。學生們透過與長者們交流,觀察到社會雙贏的可能性,也應思考如何將此經驗帶回台灣,推動在地化的社會創新實踐。
程涂媛說,護理學生雖專注於技術訓練,但也應關注人本關懷與心理層面,「真正的照顧,不只是身體的照護,還要能滋養內在心靈。」
維基媒體教育推廣計畫經理舒伯特(Lucie Schubert)表示,此計畫能促進跨世代互動、填補內容落差,以及提升知識來源的多元性。他們觀察到許多退休長者具備豐富的知識背景,以及可自由運用的時間,適合擔任維基百科編輯志工。
舒伯特分享,這些捷克長者們多半在家中編輯,根據自身興趣與專長自由發揮。有的長者為家族中具影響力卻未被記錄的人物撰寫條目,也有人致力編輯藝術內容,或是寫知名的樹、地標、生平傳記,或鐵路車站等,貢獻多元。
舒伯特說,每位長者的創作量差異大,有人一篇文章要花上兩個月,也有人一天就能完成一篇。「但即便只有一頁,背後的考證與資料蒐集工作卻非常繁複。有人甚至為一篇文章建立多達200個參考資料。」
在編輯流程方面,舒伯特說,維基百科有一套完整的志工審核制度。初學者所撰寫的新文章,會在發佈前進到「沙盒」(Sandbox),經由管理員進行品質與事實審查,確認後再正式發布到公開空間,以免文章受質疑或被刪除。
目前「長者編寫維基百科」已推行逾10年,累積約700至800位銀髮族參與,其中約120位仍活躍在社群中,有些甚至定期參加「維基編輯馬拉松」(Edit-a-thon)活動,持續貢獻知識。
參與編寫維基百科的長者斯塔斯特尼(Frantisek Stastny)表示:「當你退休之後,每天這8小時突然就空了出來。而撰寫維基百科,可以讓這些空閒時間變得有意義,也能發掘更多關於自己國家的知識。」
舒伯特表示,他也鼓勵台灣長者們撰寫維基百科,「中歐對於台灣人民生活的資訊很有限,而維基百科能幫助我們增進對貴國的了解。」
台南護專四年級學生許謦翔表示,與長者們實際交流後,深感他們博學多聞、經驗豐富。其中一位長者為撰寫維基百科條目,曾親自走訪超過200個地點,令他印象深刻。透過這次計畫,不僅讓他更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也為自己的社會創新計畫帶來啟發。(編輯:韋樞)1140706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