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供牛結節疹疫苗 金門牛隻不再全場撲殺
最新更新:2020/07/13 20:31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表示,縣動植物防疫所及各鄉鎮獸醫持續進行縣內牛隻臨床檢查,到13日累計完成訪視248戶、2448頭牛隻;而爆發牛結節疹的金門縣畜產試驗所種牛牧場,已連續兩天沒有新增案例。中央社記者黃慧敏攝 109年7月13日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3日電)金門縣政府今天表示,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決議緊急採購牛結節疹疫苗1萬劑供金門縣全部牛隻施打,並決議僅針對有明顯表徵的牛隻進行預防性撲殺,不再全場撲殺。
金門縣在10日爆發牛結節疹動物疫災,在連續3天預防性撲殺82頭牛後,今天新增7家牧場16頭牛疑似感染牛結節疹,同時預防性撲殺民間2家牧場共3頭牛隻。
縣府建設處發布新聞表示,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及各鄉鎮獸醫也持續進行縣內牛隻臨床檢查,到今天累計訪視248戶2448頭牛隻;而爆發牛結節疹疫情的金門縣畜產試驗所種牛牧場,已連續2天沒有新增案例。
建設處表示,農委會防檢局今天下午召開「草食動物重要疾病防治諮詢小組會議」,決議緊急採購疫苗1萬劑供金門縣全部牛隻施打,同時決議不採取全場撲殺,僅針對牛隻有明顯表徵的疑畜進行預防性撲殺。
由於牛結節疹疾病主要傳播媒介為蚊蠅、壁蝨,縣府昨天已協請各鄉鎮公所清潔隊協助,完成28戶養牛場周邊環境消毒,今天再完成24戶,並持續以消毒車及背負式噴霧消毒機到縣內其餘養牛區域進行周邊消毒。
金門有564戶養牛戶,在爆發疫情前共有6282頭牛;建設處長文水成呼籲養牛戶,持續加強環境清潔及病媒防治,包含牛糞清除、勤於修剪飼養環境周圍雜草等,以控制傳播媒介。(編輯:張雅淨)1090713

台灣首例牛結節疹在金門地區發現,農委會防檢局10日指出,牛結節疹潛伏期為28天,發生率在10%到20%間,死亡率為1%到5%,症狀包含高燒、泌乳量下降,及自然感染2到5週後,皮膚出現多發硬、圓及隆起結節。(農委會提供)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傳真 109年7月10日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