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峰會未見美中交鋒 疫情加深各方妥協意願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新加坡21日專電)受疫情影響,APEC首度召開視訊峰會,美、中領導人難得同框,但會中並未交鋒。美國大選後首度現身國際會議的川普發言時強調任內政績,習近平則表達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意願。
APEC小百科
- 全名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簡稱亞太經合會(APEC)。
- 1989年成立,性質為經濟合作論壇平台,現有21個經濟體成員。
- 每年舉行經濟領袖會議,討論由部長級會議及企業顧問委員會提供的戰略建議,隨後以聯合宣言公布正式政策。
- 不同於其他由條約確立的政府間組織,APEC透過成員自願與非約束性承諾運作,以開放、靈活、非強制性為特點,允許各成員以不同速度、循序漸進地實現協商制定的目標。
- 從1994年開始,主辦國幾乎都會提供國內民族服飾或紀念衣物給與會各國元首穿著,集體合照也成各國媒體焦點。
20日晚間登場的會議不僅是自1993年APEC領袖峰會首次召開以來,21個會員經濟體領袖及代表首度舉行視訊峰會,也是美國總統川普自美國11月3日大選後,首度現身國際會議。
競選連任失利的川普,因忙於法律訴訟,外界原本預期他出席峰會的機率不高,但他仍最後選擇親自與會。
當前美中對峙下,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中的發言,備受關注。不過,也許是受到視訊限制,缺乏面對面討論的機會,據了解,整場會議氣氛相對平和,各國領袖、代表把握短短幾分鐘的發言時間,表達各自想強調的重點,川普發言著重任內的國內政績,包括紓困、經濟成長等,會中也未出現美中交鋒的場面。
川普2017年上任後,曾親自飛往越南參加當年在峴港舉行的APEC領袖峰會,一直到今年才再度親自與會。
CPTPP 小百科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原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
- 內容:奠基於TPP,包含貨物貿易、智慧財產權、政府採購與競爭政策等。透過開放市場、打擊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區域經濟整合,欲消除成員國之間超過98%的關稅,鞏固及加強各成員國的優勢產業地位。
- 成員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
- 緣起:2017年美國總統川普為優先保障國內就業機會宣布退出TPP,以日本為首的11國在2018年1月敲定新的協定架構,並改為CPTPP,3月8日在智利完成協定簽署,目前已有6國完成審議程序,預計將於12月底生效。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 談判國家:
-東協10國(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 - 談判進度:
-由東協10國發起,並強調是東協10國主導,但一般認為中國才是背後主導者,2013年5月舉行第1回合談判
-各國本來期望2019年11月東協峰會完成談判,但RCEP遭遇來自印度國內的反彈,擔憂中國產品傾銷,印度退出談判 - 協定重要內容:
-成員國9成進口貨品關稅減免
-開放服務業
-鬆綁專業人士進出
歷經8年磋商,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15國於15日正式簽署RCEP。這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卻未包括美國。
外電報導也指出,美國在川普任期內開始退出數個多邊組織後,中國儼然成為APEC幕後的主要推展力量。
當習近平及日本、加拿大、紐西蘭等領導人紛紛透過預錄影片或以直播的方式參與領袖峰會前的APEC「企業領袖對話」時,原本安排美國總統演講的場次卻因沒有講者,最後不得不取消。川普決定出席視訊峰會,無疑是希望藉此強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感。
此外,2018年,因美中對貿易政策爭議難解,導致APEC史上首次領袖宣言難產,去年APEC領袖峰會又因主辦國智利國內動亂而停辦。今年主辦國馬來西亞不僅要克服重重難關,召集橫跨8個不同時區的會員經濟體透過視訊開會、磋商政策文件,也面臨讓領袖宣言順利產出的壓力。
相較於2018年,美中互不退讓的局面,今年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加深各國妥協意願,才讓「吉隆坡宣言」順利誕生。宣言不僅強調公平、非歧視性的貿易環境,同時也重申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定。(編輯:徐睿承)10911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