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限電危機有短中長期因素 政策目標面臨考驗

2021/9/30 22:03(10/3 15: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30日電)據分析,中國當前限電危機有短期和中長期因素,既有的「煤炭去產能」政策成為滿足電力需求增加的絆腳石,為完成「能耗雙控」目標的相應措施則促使多地在9月同時出現電荒。

近日陸媒紛紛探討大規模限電原因。

經濟觀察網指出,種種跡象與數據顯示,今年初以來,煤炭價格不斷上升,導致發電企業與煤企之間的長期煤電協定幾乎都違約;加上「受國際形勢影響,澳洲等海外煤炭幾乎沒有進口」、中國煤企產能被限制、全社會用電量又不斷攀升,煤電供需矛盾始終處於緊繃狀態。

但為何在進入9月份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國多地突然一起出現「電荒」?報導引述發電企業人士分析稱,各地為了完成任務目標突擊強化「能耗雙控(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導致「拉閘限電」等極端措施開始在各地出現。

去年12月中旬,湖南等地曾經歷過一輪限電,具體原因一方面涉及極端天氣情況,一方面也涉及當地的電源結構和資源。但今年這一輪限電的波及面很廣泛,包括東北、山東、江蘇、浙江在內的10多個省份都處於限電的狀態,各方分析認為其中有許多深層次的原因。

在煤炭價格的影響方面,報導指出,每年重點發電集團都與重點煤炭企業簽訂長期煤電協定,這類中長期協定合約數量占到中國煤炭市場的70%以上,剩下的30%為現貨。

但今年以來因為煤炭價格一直在漲,從一噸人民幣700多元漲到了1600元,許多這類協定因不堪虧損都違約了,何況煤炭緊缺,量都不保更遑論談價格,而電廠就算拿到煤炭資源,按發電固定價格也是越發電虧越多。

在中國自產煤炭不足方面,2016年,中國啟動了大規模煤炭去產能行動。到2018年,煤炭行業就提前兩年完成了8億噸去產能目標,淘汰落後煤礦4000餘處。進入2021年後,在能耗雙控背景以及官方對安全生產的考量下,對小煤礦的限制進一步趨緊。據有關人士指出,今年以來,關停小煤窯減少約1/6的產能。

因應電荒,國家發改委24日組織山西、陝西、內蒙古和有關產煤大市、重點煤碳企業召開專題會議,推動煤炭供需雙方儘早完成補簽中長期合約並確保足額兌現。這些煤企都表示,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先進產能釋放,全力增產增供」,儘快將資源落實到企業。

至於為何南方省分對企業限電,東北卻是對民生用電限電?報導引述電廠人士分析稱,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相對較小,主要是大型國有企業,這些國有企業要麼有自己的電廠,要麼對當地的經濟支撐效果明顯。

這名人士說,「出於還想保經濟增長等方面的考慮,對它們的限電措施很慎重。」但南方省分主要是民營中小企業,而且都在園區裏,因此這些省分基本上都是按照「有序用電」的預案來限電的。

長期來看,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下,中國發電轉型和企業能耗雙控的壓力都會持續加大。

今年年初,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2021年在能源結構中,煤炭消費比重下降到56%以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較高水準。

不過,根據公開資料,中國目前電力供應結構中火力發電占比仍高達70%,清潔能源(風電、太陽能)的發電量貢獻只有9%。(編輯:張淑伶/楊昇儒)11009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限電危機下 核電廠滿載運轉供電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