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研院首見道士院士 李豐楙:宗教跟科技一點都不衝突

2022/7/7 20:43(7/8 07: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政大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獲選為中研院人文組新院士。(圖取自中國文哲研究所臉書facebook.com)
政大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獲選為中研院人文組新院士。(圖取自中國文哲研究所臉書facebook.com)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7日電)中研院今天公布新院士,其中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有一新院士背景相當特殊,他為深度了解道教文化,親自拜師獲得道士資格,同時也是一名道士教授,那就是政大名譽講座教授李豐楙。

中央研究院4日至7日舉行為期4天的院士會議,並於今天公布新科院士名單,共19名學者專家當選,其中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有3名新院士,李豐楙(音同茂)為其中一名。

得知當選院士,李豐楙謙虛地向中央社記者表示,中研院肯定的不是他,而是肯定所有的宗教學者在台灣默默耕耘,因為台灣除了創造經濟奇蹟外,也有許多宗教學者默默的創造宗教奇蹟。

他舉例,他曾與幾名學生將台灣的道教文化禮儀介紹到麻六甲,這在當地已經失傳,而有賴於台灣有自由的宗教環境,得以讓宗教學者能保存及發揚道教文化,「這是一個外交工作」,宗教得以連結台灣跟海外世界。

李豐楙也說,雖然明知中研院今天會公布新院士,還是決定要帶隊到北港來做田野調查,因為這就是宗教學者重要的工作,「宗教跟科技一點都不衝突、是可以並存的。」

李豐楙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土產」院士,於1947年出生於雲林縣口湖鄉宜梧村,專長從文學批評後轉向道教文學,又逐漸集中於道教、華人宗教。

李豐楙在1978年在政治大學取得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學位後,曾獲得國科會等多項獎項,為深度了解道教文化,親自拜師取得正式道士牌,更學會道家的開壇、捉鬼技術等,成為台灣少數的「道士教授」,如今更成為「道士院士」。

李豐楙過去曾透過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指出,成為道士後有助於他的道教研究,可以獲得許多珍貴史料及許多外人不方便知道的訊息,而他除了取經於現有文獻,進行田野調查外,為尋求書本以外的研究題材,也購入數量豐富的民俗文物,在收藏民俗文物過程中逐步擴展其對於道教的研究,讓理論與實踐同軌並行。

李豐楙研究道教文化多年,在道封制下的道教信仰與儀式、謫凡神話與明清小說、台灣道壇與地方社會等領域多有貢獻,包含提出「複合」觀念解釋道士與禮生、法師的競合關係,從道教與文學的關係論證明清小說中的道教元素,以及提出「常與非常」說本於陰陽相對觀念等。(編輯:陳政偉)111070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