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美將關閉公開數據庫 氣象署憂影響極端氣候預測

2025/4/22 17:31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2日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預計將停止運作14個公開數據資料庫。氣象署表示,大氣流動是無國界的,一個地方的資料減少會影響到整體,可能影響極端氣候預報準確度。

媒體報導,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削減經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在網站上公告,14個與海洋、地震等領域相關的公開數據資料庫,將於5月停止運作。

中央氣象署長呂國臣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氣象署一直以來都與NOAA保持合作關係,一方面是在作業性的資料交換,另外則是在科研部分。

呂國臣指出,由於大氣流動是無國界的,一個地方的資料減少就會影響到整體,如果這些數據減少,將影響到全球天氣預報準確度,不只是台灣;可能會影響如聖嬰現象、極端氣候的預報準確度,這些都是不樂見的。

呂國臣提到,目前不清楚NOAA詳細會關閉哪些資料庫,如果關閉的是偏向科技研究部分,對台灣現有氣候預測作業影響會比較小;但如果關閉的是與現行作業相關資料,影響就會比較大。

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寳貫解釋,美國是研究資料公開化最重要的國際推手,聯邦機構所公開的數據庫資料已是全球科學家從事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而NOAA進行的全球環境觀測數據,更是全球大氣、海洋、地質、環境科學等學門研究者必備的基本資料。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羅敏輝說明長期觀測資料的價值,以台灣為例,目前有6個具百年以上歷史的氣象站(台北、台中、台南、恆春、花蓮及台東),持續記錄溫度、濕度與降雨等資料,得以了解過去百年來台灣氣候變化趨勢,如降雨是否變得更集中等等。

羅敏輝指出,透過這些長期資料搭配地球系統模型分析,可以進一步探討氣候變異的成因,以及對台灣各行各業的衝擊,進而制定減緩與調適策略。(編輯:張雅淨)114042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