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國震中心造智慧城市防救災平台 地震前後聰明應變

2021/11/16 13:21(2022/1/5 12: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16日電)國研院地震中心整合建築資訊與城市多類型數據,今天展示領先全球的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台,可地震前檢視哪些建物需要結構補強,地震後顯示災損情形,讓資源調度更有效率。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研院國震中心)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會中展示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台。

國研院國震中心研究員王仁佐表示,3D圖是一般常見的城市立體圖,4D圖則搭配顯示地震波隨時間的變化,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台可顯示建築物隨地震搖晃而產生損壞的情形,透過紅、橘、黃、綠、藍5顏色標示損害程度,紅色代表建物可能倒塌,藍色是最輕微情形。

王仁佐指出,這套平台以地理資訊系統為基礎,整合建築結構監測系統、台灣地震損失評估系統TELES、衛星影像圖、空拍機建模模型與光達點雲等,「就像在電腦中建構真實城市的數位分身」,可分成地震前減災、地震後緊急應變2個應用方向。

在地震發生前,王仁佐說,透過平台模擬災害,可了解哪些建物、橋樑需要結構補強;地震發生時可即時監控;地震發生後,匯入氣象局的地震波資料,使用者在平台可看到地震可能造成的損害,掌握最近的警消單位、醫院等位置,協助規劃救災路線,及災後的資源調度。

王仁佐表示,平台還搭配無人機自動巡檢服務,地震後可派無人機到現場,提供災損建築物的即時影像,協助擬定救援計畫,或判定建築物受損程度及是否需要立即工程補強,避免建物在後續餘震中造成更嚴重的傷亡。

談到目前平台應用情形,及後續規劃的拓展方向,王仁佐說,目前平台比較完整建構資料的區域是在花蓮市,透過跟花蓮市政府合作,了解當地的建築高度、結構、使用材料、樓層支柱數目等資訊,讓平台進一步分析模擬,未來希望可與更多地方縣市政府合作,讓資料數位化導入模型,協助地震災前災後的應變。

國研院國震中心主任周中哲指出,國震中心在國研院資助下長期發展相關技術,屬台灣本土技術,平時發生地震時,國震中心也會在10分鐘內產出評估報告。

周中哲表示,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台除使用既有政府圖資外,也使用國研院國家太空中心福衛五號的衛星圖資,最近1到2年會再跟內政部3D底圖做資料串接,圖資整合愈完整,平台就會更加實用。

國研院說,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台未來將進一步整合物聯網資訊,收錄分布在各城市角落的感測器資料,以擴大應用在風災、水災、土石流等其他天然災害,有望成為實現智慧城市的工具。(編輯:康世人)11011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北部都會區地震警報發布 明年縮短至地震後7秒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