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華爾街日報:老齡沉痾又遇疫情與戰爭 歐洲人越來越窮

2023/7/18 15:57(7/18 17: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法國巴黎街頭。(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法國巴黎街頭。(中央社檔案照片)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布魯塞爾17日綜合外電報導)歐洲因人口老齡化、重視公餘休閒與勞權意識以致經濟和產能趨緩的沉痾,在先後遭遇COVID-19疫情與俄烏戰爭後加速惡化,歐洲人現正步入越來越窮的時代。

「華爾街日報」報導,隨歐洲人的購買力逐漸消褪,歐陸長期以來被外人所欣羨如藝術般的生活已開始失色。

法國人少吃鵝肝醬 德國人肉品消費創30年新低

法國人開始少吃鵝肝醬、少喝紅酒;西班牙人開始撙節使用橄欖油;芬蘭人開始鼓勵民眾選電費較便宜的起風天時段再去洗三溫暖。

德國各地的肉類與乳品消費已降至30年來最低水平,人們一度趨之若鶩的有機食品也失寵;義大利經發部長烏索(Adolfo Urso)5月還召開一場危機應對會議討論義國民眾最愛主食義大利麵價格,因為義麵價格漲幅已超過通膨率的2倍。

歐洲當前困境是長年積累所致。人口老齡化、看重公餘休閒與勞權更甚賺錢以致經濟和產能增長多年來一直乏善可陳,然後碰到COVID-19疫情與俄烏戰爭,供應鏈大亂及能源、糧食價格飆漲讓數十年的沉痾加速惡化。

歐洲各國政府的應對只是讓問題更糟。為保護就業機會而將補貼提供給資方,使消費者在價格震盪時缺乏資金緩衝。相較之下美國人則受益於廉價能源且政府有餘力對公民發放津貼援助以維持消費。

過去歐陸能靠強大的出口產業扭轉頹勢,但所仰賴的重要市場中國疫後復甦緩步,高能源成本和1970年代以來最猛烈的通膨正削弱製造商在國際市場的價格優勢,損及歐陸過往和諧的勞資關係。

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調整通膨因素後,擁有20國的歐元區私人消費2019年底以來下滑約1%,反觀美國,攸關私人消費的家戶收入則增長近9%。歐盟目前約佔全球消費支出的18%,美國則為28%,然而15年前歐盟和美國是各佔約25%。

中產階級有感 屆期食品翻紅

OECD資料另顯示,計算通膨與購買力後,2019年以來德國的實質薪資減少約3%、義大利與西班牙少3.5%、希臘減少達6%,美國則是增加6%。

收入縮水的痛苦讓歐洲中產階級有感。歐洲最富城市之一的布魯塞爾,一些商販會從超市收集有效期限將屆的食品,打折後透過app販賣,顧客可上午下單、晚間取貨。近期常可見教師、護理師晚間在卡車後面排隊領取半價雜貨。

這類服務在歐洲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標榜減少浪費和省錢。2015年在丹麥成立的TooGoodToGo公司,賣零售和餐館的剩餘食物,在歐洲已有7600萬註冊用戶,人數約為2020年底的3倍。2017年成立於德國的Sirplus與2014年成立於瑞典的Motatos都提供類似服務。

33歲的護理師博阿薩(Karim Bouazza)忙於為妻子與2個小孩儲備半價肉品和鮮魚,抱怨通膨逼得人「幾乎要另找兼差才能度日」。

德國2022年的人均肉類消費量為52公斤,比前一年減少約8%,創1989年開始計算以來的新低,與最近幾個月肉品漲價達30%不無關係;據聯邦農業資訊機構表示,德國人也正以較便宜的禽類取代牛肉等。

住在德國漢堡、現年26歲的艾柏林(Ronja Ebeling)從事諮詢與寫作,她說自己1/4的收入都會存起來,部分原因是擔憂退休時錢不夠。她很少花錢購買衣飾與化妝品,跟伴侶的家人共用一輛車。

消費疲軟與人口結構前景黯淡,使得像消費品大廠寶鹼公司(Procter & Gamble)到高檔精品的路威酩軒集團(LVMH)等,都把重心轉到北美。

人均經產差距 12年後歐洲對比美國猶如第3世界

國際貨幣基金(IMF)資料顯示,若以美元計算,歐元區經濟過去15年僅成長6%,美國卻成長82%。

歐洲智庫「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ECIPE)指這使歐盟國家的人均收入平均比愛達荷州和密西西比州以外的所有美國各州都低。若按這種趨勢,到2035年底時美國和歐盟間的人均經濟產出差距,將如同現在日本和厄瓜多間的差距一樣大。

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皮爾(Huw Pill)4月時警告,英國公民得接受變窮的事實,且若想藉提高薪資對抗物價上漲,只會讓通膨更嚴重。

然而歐洲的貧窮化卻加強工會力量,歐洲各國的工會收到數以萬計成員,扭轉幾十年的下滑趨勢,這是因為許多人更傾向於追求減少工時。

德國最大工會IG Metall正為金屬加工勞工爭取現有薪資水準下週休3日,而德國醫衛產業已有一半的僱員選擇每週工時30小時而非全職。在芬蘭,一間遊戲研發公司有1/3員工選擇減薪10%,換取每週工時減少1/5至30小時。(譯者:陳亦偉)112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