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防疫線上說書計畫 富察延賀談中國的變與不變

2021/7/11 23:34(8/20 13:3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1日電)中央書局與中央社合作舉辦的「週三讀書會-防疫線上說書計畫」,11日舉行第4場,由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延賀主講,介紹美國作家何偉的作品「江城」,探討近代中國的變與不變。

何偉本名Peter Hessler,曾任「紐約客」雜誌及「華爾街日報」記者,在此之前的1997年,27歲的何偉來到長江邊的一座小城─涪陵,在當地的師範學院教授文學,見證了改革開放之後劇烈改變的中國,何偉後來陸續書寫「江城」、「甲骨文」、「尋路中國」三步曲,被視為理解近代中國的重要著作。

富察延賀表示, 2012年「江城」在台灣出版時,因為三峽大壩的關係,涪陵這座小城已在地球上消失,而周圍城市的建設快速,與小城形成強烈反差,當時出版社便以「消失中的江城」為書名,用以凸顯改變得令人無法理解的中國,而何偉為中文版書寫的導讀文字更感嘆「一切都沒了」。

何偉在書中一再強調,中國有一個「不變」的因素一直在影響它的「變」,這個「不變」就是政治,就是黨。富察延賀表示,2012年編這本書時還無法強烈感受這個「不變」,直到現在重看,再對照目前的局勢,才感受何偉所指,感覺共產黨像「吊燈上的巨蟒」一般存在。

何偉舉他在涪陵教授英國文學的課堂為例,當他要學生們討論「羅賓漢如果在當今中國,是否是值得效法的好榜樣?」沒想到不到十分鐘就沒人管羅賓漢,辯論的主題只剩下中國,以及他們被灌輸的政治教條,令何偉目瞪口呆。

富察延賀說,何偉並未因此而放棄教學,反而思考該如何擺脫這樣的教學困境,於是他開始教詩歌,「詩歌裡總該沒有共產黨了吧」,他先講解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規則,然後將詩拆解,只留下第一行,要學生們去恢復原狀,結果不到一個小時,學生幾乎都能完美還原,讓他備受感動。

富察延賀說,何偉為這樣純粹的感動寫道:「有時候他們正在做著作業,而我望向窗外的烏江,我露出會心的微笑,然後心想,在這裡,我們都是避難者,他們逃離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社義的課,而我逃離了解構主義。」(編輯:李錫璋)11007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