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富比世:消費電子生產線移出中國的7大難題

2019/7/10 12:44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0日電)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外商紛紛計劃將生產線移出中國。但美國商業雜誌富比世(Forbes)分析,企業要將供應鏈從中國撤出是個艱鉅任務。以消費電子廠商為例,至少需解決7大問題。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根據美國商會調查,40%受訪者表示已移出、或正考慮把供應鏈搬離中國,其中約有25%把東南亞當作目標地。

但富比世分析認為,轉移生產線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以單一大廠生產某款智慧手機為例,需要轉移整體產能的30%甚至60%,才能滿足美國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兩地都需要完整團隊,以及可靠的「知識轉移」。

富比世說,遷廠帶來的高資本設備成本及重建數據庫常耗費人力物力,即使把生產簡單產品的工廠遷至別處,也需重置數據系統相連等所有整合工作,是個浩大工程。

轉移生產線也可能失去現有工廠夥伴的生產經驗,在另一個地方的工廠生產,與當地團隊合作勢必再有一段前景未知的磨合期。

而現有中國團隊有些人會被留下以支持上游供應鏈,但部分人會因產線外移而失去工作,企業要不要解聘這些經過磨合,已具有高度技能的員工,是需考量的難題。

此外,富比世認為,過去精通中文和工程技術的人才,向來受到消費電子品牌的青睞,若把產線搬離中國,就需要新的語言技能,就克服研發和早期生產的問題來說,沒什麼比精通當地語言更有用。

轉移生產線後的地點還需招募大量作業員,一些高達60條生產線的產品要在短期內招募數千人,將是一大挑戰。

分析認為,為節省成本,打造供應鏈最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儘可能短,但若將其中某個環節移出中國,至少會導致總供應鏈長度和運輸成本方面,至少增加2週的運輸時間,對日產量高達10萬部的產品來說,代表多達140萬部商品會延後上市。(編輯:翟思嘉/張淑伶)10807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