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動態清零2年疫情急升民怨激增 中國防疫面臨挑戰

2022/3/21 18:07(3/21 19:1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1日電)中國COVID-19疫情近來急速升溫,官方20日表態「毫不動搖執行動態清零」,但除民間出現質疑聲音外,媒體也直指中國的防疫手段需要調整,並指這波疫情為中國的防疫帶來新挑戰。

央視20日報導,中國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長梁萬年在接受專訪時強調,「我們到底是學西方的那種『躺平』,還是堅持中國的『動態清零』,這一點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應該毫不動搖地去執行它。」

梁萬年針對公衛學者指Omicron變種病毒等同於「大號流感」說,下此結論「為時尚早」,並指由於中國大眾產生「大流行已經結束」等誤解,加上中國一直以來「整體防疫效果較好」等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公眾難免產生麻痺鬆懈情緒。

然而,中國民間對這波疫情來勢之迅猛感到驚訝外,也不無「清零了兩年,為何疫情反而來得更猛」的疑問,在網路上不乏私下或半公開的貼文討論。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在這波疫情期間,委婉地批評這1、2年來部分城市大規模的封城作法。

胡錫進說,一個百萬人以上大城市施行「全域靜態管理」─也就是「封城」,要非常非常謹慎,不到萬不得已不應實施,要那樣做,應該得到國家的批准。對大型街道社區施行居民足不出戶的靜態封控,「必要時可以,但時間應該受到限制」。

他提到,更長時間的封控,應針對具體居民樓和單元(單棟樓)進行。各種情況最多允許封控多少天,中國國家須「制定指導性標準」。各地官員則應在這些標準的架構內,實施危機管理。

多維新聞網今天發表文章直指,「中共正在遭遇抗疫中期關鍵考驗。」內容指出,這波疫情不同於2020年武漢首先爆發初期,當時病毒是未知的,為穩控疫情可不惜一切代價舉全國之力。如今疫情進入第3個年頭,穩控疫情之外,更迫切需要「平衡經濟民生」,要「用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果」。

文章提到,當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入群體免疫,開始不得不「與病毒共存」後,中國一直堅持的「動態清零」政策正遭遇外部世界的持續質疑。而在中國內部,在清零政策指引下動輒封城封區等嚴厲管控手段,開始積累民怨。

這篇文章說,這是中共防疫的「中期考驗」,經由過去2年多的經驗積累,中國雖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符合自身國情」的防疫模式與路徑,但同時也暴露出不得不引起重視的問題。首先就是嚴厲問責制下,地方政府的「層層加碼」與「一刀切」。

文章提到,嚴厲問責初期,雖然扭轉了防疫局面及發揮威懾作用,但2年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不少地方官員看來,先用「頂格」(最高規格)防疫手段證明「自己在做事情」,一有本土確診病例的第一反應便是封區乃至封城,由此造成的悲劇還是不斷發生。(編輯:邱國強/李雅雯)11103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請繼續下滑閱讀
172.30.1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