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洪德青寫華府生活 從歷史回望台灣島嶼身世

2019/5/18 20:10(5/18 20: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18日電)外交官太太洪德青隨夫婿派駐華府,寫下「華府跫音」,細數少知台美故事,從林獻堂聊到王建民。她受訪說,那是回望台灣島嶼的身世,在美國歷史洪流中尋找自我身影。

洪德青從淡江西班牙語文學系、成大藝術研究所畢業,曾蝸居視覺、聽覺、表演藝術產業多年,嫁給外交官,如今是兩個小孩的媽媽。

洪德青2006至2008年隨著夫婿移居越南胡志明市,在還沒喊出新南向政策的年代,她交出一本「南向跫音: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探詢這個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鄰國。

幾年後,她再隨著夫婿派駐到了華府,2011年到2017年住在美國馬里蘭州。去年回台後,投入「華府跫音:你所不知道的60個台美故事」一書的寫作,終於5月付梓出版。

在書裡,她以台灣的歷史時間軸對應美國地景貫串全書,以華府的各個空間為線索,汲取一段段引人入勝的軼聞趣事,偌大的美國歷史洪流中,淘選出屬於台灣人的吉光片羽。

洪德青受訪時告訴中央社記者,剛到華府其實很疏離,有點格格不入,有次她看到傅建中的文章,知道華府櫻花竟然跟澎湖馬公有點關係,才開啟她的新眼界。重新認識這些華府的角落,並看到台美間的歷史,過程就像寶可夢抓寶一樣,不知道會收穫什麼。

她說,原本只是注意到華府某些角落有台灣人的身影,成為一個起點,漸漸發現很多空間或是建物都包含著與台灣歷史的牽連,一個個的點就連成了線。再後來,她只要去華府的各個地方都會特別注意到那些台灣身影,所有的線最後連成了面。

在華府生活流轉的6年間,曾經也對周遭與自我身分應對感到迷惘,當被問及書中那個故事最能敲擊到她的心房、也呼應她在異國生活這些年的心境。

洪德青頓了頓,她覺得答案應該是「雙橡園」。洪德青這麼解釋,從她小學五年級就知道雙橡園,等到真正有機會進園參觀,人已過中年,有種人生幾番輪轉的命定之緣。

洪德青說,雙橡園是華府的台灣光點,在外交風雨、台美斷交下,至今仍代表台灣屹立在華府,跟駐外人員得在不同國家、情境、年紀、家庭因素中勉力適應駐在異國的候鳥生涯一樣,並期望在異國發聲發光。「從小我的起伏去看大我的波濤,兩相對照,雙橡園與我的人生有況味與冷暖的巧合。」

寫很硬的「台灣關係法」與美國國家檔案館淵源,也寫波多馬克河每年划龍舟活動的肉粽與珍奶,寫作透露出屬於她細微的觀察。洪德青說,利用這些故事讓自己更能找到華府生活的節奏,更有自信的面對自己的台灣優勢與當地人相處。

洪德青自稱是在華府的叨念大嬸,書寫就是她的祕密花園。在茶米油鹽醬醋茶兼帶孩子的異國生活中,寫書讓自己的座標更放大一點,讓自己換位思考。

她分享,在這些歷史意識中,去理解別人如何理解我們。寫這些故事,也想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在這樣嚴肅的美國政治中心,不同的角落都映照著台灣的島嶼身世。(編輯:陳惠珍)10805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