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邀捐贈者回娘家 台博館微型展見證物件生命歷程

2025/5/16 19:14(5/16 19:3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台灣博物館16日舉辦「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開幕記者會,並邀請2019年後的捐贈者們到場分享文物故事,與文化部次長徐宜君(中)、台博館館長陳登欽(右4)合影留念。(台博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16日
台灣博物館16日舉辦「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開幕記者會,並邀請2019年後的捐贈者們到場分享文物故事,與文化部次長徐宜君(中)、台博館館長陳登欽(右4)合影留念。(台博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16日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6日電)從標本到建築師手繪圖,台博館即日起推出微型展,今天邀請2019年以來的捐贈者「回娘家」,見證物件從個人回憶轉化為公共記憶的過程,文化部長李遠捐贈的茅野正名手繪素描也在其中。

國立台灣博物館今天舉行「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開幕記者會,邀請多名捐贈者親臨現場,由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及台博館長陳登欽代表向所有捐贈者致謝,捐贈者黃銘志、林千翔及林慶棻等人也分享捐贈品背後的故事。

徐宜君致詞表示,博物館預算有限,但透過大家的捐贈,讓博物館得以有更豐富的館藏提供全民接近文化,同時藉由捐贈者捐贈的物件,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台灣不同文化的面貌,包括自然史、人類學、建築等。

陳登欽以台博館現正展出的「偶」特展為例,他說,「偶」展覽源於藏家林經甫捐贈的1萬多件戲偶藏品,展覽喚起文化部長李遠記憶,進而捐贈父親收藏圖繪,捐贈後才發現圖繪主角就是台博館內的藏品,「歷史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忽然和你相遇,今日的捐贈行動,都是對歷史的敬意,也是文化的接力。」

台博館目前館藏文物及標本逾13萬件,其中「捐贈品」多達26447件,占整體館藏近20%,另收藏建築圖13萬3000餘件,全數為捐贈品,是博物館典藏的重要來源。2019年迄今獲贈的文物、標本約15157件,建築書圖約14,835件/面。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微型展精選2019年以來捐贈物件展出,展品橫跨人文與自然領域,包含樺山資紀總督的掛軸、2022年發表的新種-猶加敦深水蝨正模式標本及建築師王秀蓮手繪建築圖等。

「物件的記憶」微型展即日起於台博館本館展出至25日止,響應518國際博物館日,台博館於5月17日及18日提供免票入館,並有親子工作坊、外語散步導覽、環境教育課程、環境議題影展等多元活動。(編輯:張銘坤)1140516

「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16日起在台博館開展,展品包含文化部長李遠所捐贈父親李琳收藏的日本畫家茅野正名手稿等。(台博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16日
「物件的記憶:家藏、捐贈與新生」微型展16日起在台博館開展,展品包含文化部長李遠所捐贈父親李琳收藏的日本畫家茅野正名手稿等。(台博館提供)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傳真 114年5月16日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