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固定型藥物疹易被輕忽 多次發作更嚴重

2018/8/11 10:36(8/11 11:2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偉婷台北11日電)王先生有時背上有紫灰、暗沉圓形斑塊,隨出現次數增加變嚴重、斑塊顏色更深,原來是吃止痛藥,導致固定型藥物疹。醫師提醒,此類藥物過敏易被忽略,用藥後皮膚有異狀應當心。

固定型藥物疹指的是在屢次服用相同藥物後固定在同一部位會出現皮疹,初期可能是紫紅色的卵圓形斑塊,最後會留下持續性的深棕或灰色沉澱。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陳怡安表示,藥物過敏引起的皮疹可能有各式各樣形態。如藥物相關的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會在接觸後數小時內就發生。無論是如同蚊蟲叮咬狀的凸起丘疹反覆出現又消失,或眼睛和嘴唇等黏膜處明顯紅腫,而造成外觀上的巨變,都很容易被警覺與藥物的相關性。

不過,陳怡安說,有的藥物疹反倒是常在藥物使用數天後才出現,但由於誘發的藥物已使用一段時間,一般民眾甚或非皮膚專科的醫師有時也不易判斷。固定型藥物疹若症狀輕微,更不會被想到與藥物的關聯,從皮疹顏色來看,有時患者還以為只是外傷瘀青而已。

陳怡安的患者王先生因為注意到背部有數處略帶紫灰、暗沉的圓形斑塊到皮膚科門診就診。雖無特別不適,王先生也說不清這些皮疹出現多久,只感覺之前好像曾經發現過,只是顏色沒這麼深,數量也沒這麼多。

雖然醫師反覆詢問王先生有無各種身體不適而服用抗生素或止痛消炎等藥物:但他毫無印象而否認。數週後,王先生又來看診,一見到醫師便迫不及待地分享,原來他偶爾犯頭痛會吃止痛藥,因久久才吃一顆,前次門診時根本沒想到,最近恰巧吃了一次,背上的皮疹就出現刺癢症狀。

陳怡安說,一般來說,比較容易引起固定型藥物疹為消炎止痛藥、抗生素,病患症狀好發部位包含唇部、外生殖器等黏膜及皮膚各處,尤以肢端為多。

陳怡安表示,有些民眾可能出現固定型藥物疹,但因狀況不明確、未必有注意到皮膚變化而未求醫;但若反覆接觸該藥物時,症狀會一次比一次嚴重,有時可能出現水泡與潰瘍,甚至演變成嚴重的藥物過敏,不可不慎。

治療固定型藥物疹,陳怡安表示,關鍵是避開誘發的藥物,適時的外用和口服藥物有助於加速症狀的緩解。在皮膚專科醫師引導下正確認識藥物疹,有助於降低多次暴露於該藥物的風險。

此外,陳怡安提醒,雖然健保卡有註記藥物過敏的功能,但若病人也能製作藥物紀錄卡記載引起過敏的藥名,更可提高用藥安全。(編輯:陳政偉)10708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