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新港板頭厝設行動藝術工寮 改造嘉義農村地景

2020/1/28 09:59(1/28 15: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蔡智明嘉義縣28日電)藝術家黃文淵10年前就想以裝置藝術改變農村地景,今年終於踏出第一步,與3名地景藝術創作者在嘉義縣新港鄉板頭厝,完成4座行動藝術工寮,相當吸睛。

黃文淵說,在田園矗立接地氣且實用的藝術工寮念頭是受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影響,這個3年一度的活動,創造出一座座田野的藝術作品,成功活化偏鄉,帶動新潟農業縣的轉型。新潟可以,那台灣也可以。

黃文淵去年中找了3個志趣相投的好友,開始著手改造農村地景計畫,初步要在田間建立4座行動藝術工寮。

黃文淵說,想的比較簡單,要找到願意配合的農民就困難了,好在交趾陶藝師、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謝東哲出面幫忙,從「南笨港雜糧生產合作社」社員裡找到4名農友,願意各提供一角落的農地讓他實驗。謝東哲也協助申請所需的資金。

去年10月,黃文淵與好友鄭陽晟、張和民與羅元鴻開始興建「行動藝術工寮」,4件風格完全不同的工寮已陸續完成,矗立在新港鄉板頭厝的田間。

黃文淵說,作品名稱「彩虹工寮、戴斗笠的工寮、巢和飯糰屋」,就是工寮看起來的樣子,共同特色都是用回收舊料、自然的元素創作。

黃文淵表示,他的作品稱為「彩虹工寮」,像鴿子籠漆成彩色的,呼應同婚訴求。鄭陽晟作品叫「戴斗笠的工寮」,因為斗笠可遮陽、搧風、擋雨,是從事農耕不可或缺的物品,所以才想用這個主題創作,遠看就是一頂大斗笠。

張和民作品是「巢」,以木頭為架構糊上泥土,圓圓的外觀,就像某種動物的巢穴,會引起好奇心。羅元鴻的「飯糰屋」,則是從網路上募了一堆舊安全帽搭成,三角形樣子就像便利超商賣的飯糰。

至於藝術工寮冠上「行動」兩字,黃文淵解釋,「行動」其實是可以移動的意思,如果農民這塊地以後要另做他用,藝術工寮就可以搬到別的地方放。

黃文淵說,2、3個月的製作期,在有限經費下還一直加碼,讓每件作品完美展出。藝術除了可以改變單調的田野景色,也提供農民種田時休息場所。

黃文淵強調,這只是初步實驗,他的夢是未來在田間能夠「長」出更多的藝術工寮,台灣也會順著這股趨勢舉辦「大地藝術祭」。(編輯:洪學廣/卞金峰)109012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