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布列松記錄北平最後的日子 半世紀後老照片抵台灣

2020/6/19 17:48(7/7 14:27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9日電)法國攝影家布列松1948年末至1949年曾被委託到中國拍攝「北平最後的日子」,記錄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政權交替時刻,這些黑白影像在半世紀後來台展出,呈現時代印記。

1908年出生於法國富裕家庭的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原希望成為畫家,1930年代投入攝影,1947年與好友創立紀實攝影的指標馬格蘭攝影通訊社,1948年更在印度因緣際會下,拍下甘地遇刺前的最後身影與葬禮。

布列松在1948年末至1949年、1958年曾兩度造訪中國,拍攝中國政權更迭的紀實影像,他一系列具有歷史意義、見證時代的攝影作品,奠定他報導攝影的大師地位。

這批影像照片曾出版成書,之後就鮮少有人針對這批攝影再做詮釋與展示,促使法國攝影史研究學者米榭勒.費佐(Michel Frizot)與台灣策展人蘇盈龍策劃「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展,並先在巴黎布列松基金會展出,由於這批相片對台灣歷史有獨特的意義,因此將台灣作為巡迴展的第一站。

北美館長林平說,展覽原定4月展出,但疫情關係,作品運輸因而延期,這個月作品才順利抵台,而費佐、蘇盈龍在3月中因掛心展覽提前搭機來台,沒想到在上飛機的那一刻宣布國境關閉,之後便一直留在台灣。

這次展出近170張照片,全都是照片原件,其中以1948年12月23日拍的「一日將盡,排隊的人們仍抱著希望能買到黃金,上海」最為獨特,照片裡捕捉到一個混亂推擠畫面,重疊交錯的身體因驚慌的眼神而顯得更加有力,這張照片當時被刊登在「生活」(LIFE)雜誌,成為焦慮、混亂、生存競爭的一個隱喻。

布列松習慣註記膠卷拍的內容,但這張照片是膠卷裡的第37張,理應為不存在的照片,因此沒有任何註記。蘇盈龍說,當時布列松不確定有沒有拍下照片,但在關鍵時刻按下快門,成為日後布列松最著名照片之一。

展覽除了展出原版照片,也首度展出電報、印樣、原版雜誌等檔案文件,後續將巡迴北京、米蘭等地。

林平表示,1966年布列松決定不再繼續攝影,並離開他一手創辦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在展覽的最後一張照片中,布列松拿著畫筆在自然科學博物館裡素描,這個瞬間被他的妻子拍下,如今放在美術館展出,一圓布列松想要成為畫家的心願。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攝影展,明天起至11月1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策展人費佐也透過預錄的方式,明晚9時30分將在北美館Youtube官方頻道舉行專題講座。(編輯:張芷瑄)10906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