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520回顧與展望4 / 內外都有挑戰 新財經內閣接軌沒蜜月期

2024/5/16 10:36(7/3 20:2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圖為台北市公寓住宅電表。(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台北市公寓住宅電表。(中央社檔案照片)

總統蔡英文從政治門外漢到帶領民進黨8年執政,挺過新冠疫情、兩岸緊張、中美貿易戰危機,推行多項改革,把台灣推向國際,締造多項台灣民主史紀錄,但也有未竟之業,520交棒後,將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機會與挑戰。中央社從10日到20日推出一系列報導,提供讀者多元觀點的完整報導。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曾智怡台北16日電)蔡政府執政8年,帶領台灣的人均GDP飛越3萬美元、台股衝破2萬點,繳出漂亮的經濟成績單,但新政府開局並非坦途,外有美中科技角力挑戰,內有能源轉型、通膨等難題,總統賴清德如何帶領新執政團隊繼續打造堅實矽盾,並掌握全球供應鏈重組商機,受到各界矚目。

回顧2016年之前,台灣處於低通膨、低利率、低成長的「三低」經濟模式,這不僅是台灣,也是全球面臨的困局。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總裁拉加德更以「新平庸時代(New Mediocre)」形容當時局勢。

因此前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先後以五加二創新產業、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台灣產業轉型,並連續8年調漲基本工資、三度替軍公教調薪,不僅能厚植產業韌性,同時讓全民共享經濟果實。

無畏逆風 祭政策誘因促經濟轉骨

儘管蔡總統任內,先後面臨美中貿易戰爆發、COVID-19疫情等撼動全球的重大事件,不過事實證明,台灣經濟轉骨有成,足以逆勢突圍。美中貿易戰爆發後,政府祭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以優惠措施引導台商回台設廠,引爆史上最大投資熱潮,累計至今,總投資金額已突破新台幣2.2兆元。

主計總處官員指出,2011年至2018年期間,台灣經濟成長率大多低於全球平均,陷入「悶經濟」;直到美中貿易戰爆發後,政府順勢端出政策引導台商回流,廠商紛紛回台投資、生產,強健經濟體質,台灣重拾成長動能,近幾年經濟成長率又回到全球平均之上。

據國發會統計,台灣2016年至2023年平均經濟成長率3.16%,同期間,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僅為2.67%,顯見台灣過去8年繳出亮眼經濟成績。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全球拉攏台積電 鞏固矽盾延續競爭力

然而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猶如骨牌效應,意外在2021年引爆全球晶片荒,在各國積極招攬之下,台積電宣布前往美國、日本與德國設廠。

台灣也推出「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2及第72條條文」,俗稱「台版晶片法案」,關鍵產業研發費用25%可抵減當年度營所稅,租稅獎勵堪稱史上最大,鞏固半導體先進製程根留台灣。

「機會當然伴隨著挑戰」,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未來仍須留意國際間的去台化聲浪、供應鏈分散的需求,是否排擠台灣的發展空間。

不過賴清德率領的520新執政團隊,找來前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

郭智輝小檔案

  • 生日:1953年2月7日
  • 學歷: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博士
  • 經歷:崇越集團董事長、崇越科技公司董事長、台北大學商企管系兼任教授、中華民國棒球協會第11屆副理事長、中華民國企業經理人協進會27、28屆理事長、台灣管理學會第5、6屆理事長
看更多
關閉
擔任經濟部長,堪稱是最懂半導體的經長,彰顯新政府對於半導體產業益發重視。
經濟部長由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接任。(中央社檔案照片)
經濟部長由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接任。(中央社檔案照片)

每5度電有1度為綠電 為企業打底綠色競爭力

全球走向淨零轉型趨勢帶動綠能需求大增,事實上,早在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便啟動能源轉型,傾全力發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過去8年,「風光」發電量屢創新高。

現在每當太陽高掛、風力充足,每5度電就有1度是綠電,大力推展綠能之下,藉此因應國際品牌要求供應鏈使用綠電的要求,維繫廠商外銷競爭力。

不過能源轉型並非一蹴可幾,為因應再生能源間歇性特質,台電也在2021年成立電力交易平台,整合儲能系統等民間「虛擬電廠」,隨時調節電力系統供需平衡,發展綠能也達到穩定供電的效益。

能源轉型過程的步步耕耘,在緊急時刻看出成效。403大地震發生瞬間,電池儲能、抽蓄水力先是穩住系統頻率,光電接棒撐住白天機組檢修空窗期,讓921分區停電噩夢不至於重演,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形容,台電已經通過一次「小考」,需持續加速推動強化電網韌性,因應可能發生的「大考」。

除了天災不可測,根據經濟部盤點,2030年台灣企業所需綠電高達318億度,產業界對綠電需求若渴,然而,量體大的離岸風電正面臨高成本、買家信評、國產化等挑戰,使得風場能否如期併網變數重重,新政府如何「拆彈」備受矚目。

圖為離岸風場。(中央社檔案照片)
圖為離岸風場。(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中央社製圖)

高通膨高房價 年輕人淪窮忙族恐抑消費動能

企業界關注中長期產業政策及能源轉型,但對一般民眾而言,民生議題更為重要。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台灣已經連續3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CPI)突破2%的通膨警戒線,實質薪資也落入負成長。

主計總處、民間智庫針對今年全年通膨率預測值調高至2%之上,中央銀行3月理監事會也決議,預防性升息半碼,打擊因應電價調漲引發的通膨預期。

「怎麼顧好台灣CPI,變成非常重要,如果通膨管控不好,會給消費帶來壓抑效果」,渣打國際商業銀行東北亞區高級經濟分析師符銘財提醒,疫情過後,民間消費爆發強勁動能,但台灣很大部分的薪資上漲被通膨吃掉,如果要讓消費動能延續,並成為支撐經濟成長的支柱,政策上必須努力抑制通膨。

主計總處統計更顯示,通膨對中低所得家庭的衝擊較深,高所得家庭影響輕微,換言之,物價高漲將加劇民眾對於分配不均的痛苦感。

除了物價,高房價議題更是年輕人心中的痛。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第4季全國住宅價格指數、房貸負擔率(每月支付房貸金額占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比率)及房價所得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全數續創新高,全國住宅價格指數連22季上漲且增幅擴大,全國房貸負擔率42.66%,年增2.41%、續創歷史新高,房價負擔能力持續在偏低等級。

全國房價所得比則攀至9.97倍,再創新高,意即民眾須不吃不喝近10年,才能買房;其中台北市又以房價所得比15.71居冠。

「現在的房價,年輕人可能愈來愈買不起」,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感嘆,政府的房市政策確實兩難,「台灣如果要把房價打下來,整體經濟成長要付出很大代價」,吳大任表示,台灣80%以上民眾持有住宅,當房價上漲,帶來正面財富效果,連帶著近幾年國內消費動能也很熱絡;追根究柢,台灣房地產利率跟稅都偏低,才是資金持續流入房市的關鍵,政府的房市政策必須審慎權衡,以免造成「短空長也空」。

賴清德在2023年時,曾說到應注意「基層民眾生活實質感受的問題」,這會是台灣經濟的挑戰;如今他即將帶領新內閣執政,但迎面而來的全球供應鏈重組、通膨、高房價等考驗,恐怕沒有蜜月期,如何兌現他選前之夜的承諾,減輕人民的負擔,讓大家可以事業、家庭都兼顧,並落實居住正義,各界翹首以待。(編輯:潘羿菁)11305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520回顧與展望5 / 財富分配惡化全球敲警鐘 貧富差距高房價仍待解決
172.3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