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湯景華縱火奪6命免死 檢察總長非常上訴遭駁

2021/12/16 18:48(12/16 20:2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蕭博文台北16日電)男子湯景華縱火導致6人身亡,歷審判死,但最高法院認為湯景華基於間接故意犯下殺人罪,依兩公約不能判死,改判無期徒刑定讞。檢察總長提起非常上訴,今天遭最高法院駁回。

最高法院新聞稿指出,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曾以第36號一般性意見,闡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6條的立法意旨,是在限縮死刑適用範圍;「情節最重大之罪」必須嚴格限制適用且採狹義解釋,僅能限定於「涉及故意殺人的極嚴重罪行」。

新聞稿提到,刑法上間接故意的不法與罪責內涵,顯然較直接故意輕,惡性評價、量刑即有差別,尤其涉及判死與否,若行為人殺人犯意是出於間接而非直接故意,自非「情節最重大之罪」;如此解釋,才能符合在最特殊情況與最嚴格的限制下適用死刑的立法意旨。

最高法院認為,「情節最重大之罪」是指涉及故意殺人的極嚴重罪行,且應限定為直接故意,本案原確定判決參照人權事務委員會一般性意見解釋內容,以相同理由所持的見解,並無違背法令。

新聞稿另指出,現行刑法立法思想與體系架構,主要繼受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刑法法制,英美普通法上犯意的分類,與刑法的故意型態,本於不同法系,各有其內涵,並非完全相通。

最高法院表示,關於公政公約中「情節最重大之罪」的詮釋,所謂「intentional」雖不宜照譯為直接故意,但透過刑法體系解釋,及公政公約的目的解釋,對於殺人犯行自應限縮在直接故意,才是情節最重大之罪。

新聞稿最後提到,非常上訴引用英美法的故意概念,套用於公政公約所稱「情節最重大之罪」,或第36號一般性意見所指「僅限於涉及故意殺人的極嚴重罪行」,有欠允當;非常上訴無理由,應予駁回。

全案緣於,湯景華民國103年與翁姓男子爭執,控告翁男傷害但法院判無罪。湯景華自認求償無門,透過判決書等文件得知翁男住處而謀劃報復,105年3月23日凌晨到翁男新北市三重區住處騎樓朝機車縱火。

與湯景華起爭執的翁男當時服役不在家,火勢延燒連棟公寓,導致翁家6人身亡;一審到更二審都判湯景華死刑,但最高法院認為湯景華基於間接故意犯下殺人罪,依兩公約規定不能判死,7月間自為改判無期徒刑定讞。

最高檢察署認為,公政公約的「情節最重大之罪」對應至我國法律,並不排除基於間接故意的殺人罪,最高法院誤解公約意涵,9月間由檢察總長江惠民提起非常上訴。(編輯:李亨山)110121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