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疫情衝擊就業 學者憂製造業垮恐造成消費緊縮

2020/4/26 13:18(4/26 14:19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蘇思云台北26日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形容疫情像一場戰爭,影響中產階級生活方式,但學者認為,疫情不只影響服務業,更擔憂第2、3季製造業撐不住,若失業率急遽升高,恐進而造成消費緊縮,對經濟衝擊層面會擴大。

張忠謀日前出席公開場合時表示,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像一場戰爭,對經濟衝擊大,也會影響很多人生活;他引述紐約時報內容,提到一位經營7、8家受歡迎餐廳的業者認為,餐廳在這波疫情將面臨大洗牌,可能只有大型餐廳能活下來。

不只美國民生消費板塊在挪移,台灣的連鎖餐飲集團也吃不消。攤開餐飲集團2、3月的財報,包括美食-KY、乾杯、瓦城、王品等公司,月營收年增率,影響小的下滑2成,多的達4到5成,讓過去一向是年後旺季的3月,業績格外慘烈。

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觀察,這波疫情集團受累,也讓中小型商家「措手不及」,因為經營情況順利時,店家面對直播、外送平台等服務,往往覺得不急,有空再弄,但等到疫情爆發,營收下滑後,再投入新管道就更挑戰。

就算商家應變得宜,有提供外帶或是外送服務,但是外送平台抽成達2到3成。李世珍認為,由於店內來客數下滑,店家可能需要先多衝訂單、補貼現金流,另一方面,消費者習慣同樣也在轉變,如果競爭對手都在做,不做反而會擔心被替代掉。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從中經院發布的台灣非製造業經理人指數(NMI)可以看到,疫情第一波受衝擊的是內需型產業,2、3月NMI都呈現大幅緊縮,依緊縮速度排序為住宿餐飲業、零售業、運輸倉儲業、金融保險業與資訊暨通訊傳播業,反映消費者對於實體經濟消費出現疑慮。

吳大任分析,若以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來看,製造業尚屬穩健,還有微幅擴張,2月PMI有52.7%、3月還有53.1%。但如果第二波衝擊台灣製造業,由於從業人口數更多,影響範圍會更廣。

吳大任認為,目前美國、歐洲疫情並不樂觀,美國歷史上失業率高峰,為1920年代大蕭條時期的20%,這次也可能達20%;如果美國失業率真的竄升,消費能力將大幅降低,台灣是出口導向型國家,製造業第2季、第3季訂單表現就會受波及。

吳大任解釋,如果製造業Q2、Q3表現不佳,失業率攀升,勢必影響人們所得面,消費必然也跟著遞延,甚至造成消費緊縮。

李世珍指出,從個人面向來看,台灣陸續出現消費遞延、消費緊縮現象。像是接下來母親節檔期,長輩很可能希望減少出門,未必要出門吃大餐慶祝,或是以前可能一週吃1次牛排,可能現在改吃平價一點食物,等狀況好點才吃好料,這些改變都可能對民生消費帶來衝擊。

事實上,學者對勞動市場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吳大任以美國為例,美國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期間,失業率飆高到近10%,花7到8年才降到5%以下,因此台灣對失業率問題必須有所警惕,「失業率增加後,很難快速下降」。

他也提醒,製造業還有廠房、設備,影響眾多就業人口,就算疫情能在第3季、第4季結束,遞延的企業產能,也未必能快速回升。(編輯:林淑媛)1090426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37